春颂舞蹈是中国传统舞蹈中的一种。它起源于中国的古代皇宫宴会场合,是一种非常高雅、庄重的舞蹈形式。
传说中,春颂舞蹈最初是由春望舞变演化而来的,在春望舞的基础上经过了不断的创新、改良,形成了现今的春颂舞蹈。
这种舞蹈在演出时需要充分展示演员的气质、形体和技巧,需要非常严格的训练和准确的表现,以展现出盛唐文化的艺术魅力。如今,春颂舞蹈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中国舞蹈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5.《夜泊牛渚怀古》(张若虚)
牛渚西江夜泊船,古月江上谁争雄?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6.《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7.《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主题曲《春颂》由曾创作《黎明的编钟声》的比利时作曲家尚·马龙与中国音乐制作人何浏、英国音乐人罗伯特·穆雷共同创作,通过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传递出包容和希望的信息。歌曲以贵州少数民族布依族的山歌《好花红》作为引子,充满着东方文化的气息。英国女中音歌唱家菲比·海因茨的中文美声演唱和朗诵饱含深情,声音清亮而明媚,蕴含中西合璧的音韵之美;英国朗诵者弗雷迪·本尼迪克特的英文诗朗诵醇厚温暖,为歌曲增添了浓浓的文艺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