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普通话读音为děng,“等”的基本含义为古代指顿齐竹简;引申含义为数量、程度相同,或地位一般高,如相等、平等。
在日常使用中,“等”也常做动词,表示推迟,如等几天再看。
“等”,初见于商朝楚系简帛时代,从竹,从寺,表示官署竹简多需顿齐而放。本义是把竹简顿齐。引申为齐一、等同,后来逐渐见于秦朝小篆、秦系简帛,最后演变成楷书体简化版的“等”。
等,动词,等候、等待。如,等人;等车。
等,副词,表列举。
一是表列举未尽。
(1)一般出现在两个以上列举的项目之后。例如:安徽、河南等地都有降雪。
(2)出现在列举一项之后。
例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书籍深受小朋友的喜爱。
(3)“等”可以叠用。
这些表示列举省略用“等”处,也可用省略号替代。
二是列举已尽后表示收尾,“等”后常有总计的数字出现。例如:他家有爸爸、妈妈、小红等三口人。
注意,如果写作“他家有爸爸、妈妈和小红等三口人”“中国有长江、黄河、黑龙江和珠江等四大河流”那就错了,因为用了“和”就表示列举已尽,在后即可总计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