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詹氏车钩最初是由美国人伊利·詹内发明的,并在1868年获得专利。这种车钩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缓冲器、钩尾框和从板。当两节车厢靠近时,只要其中一节车厢的钩头处于开启状态,就会自动与另一节车厢的钩头对接,并且旋转到闭合状态,两个钩头就像是人的双手一样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詹氏车钩具有很多优点,极大地提高了火车的运输效率和安全性。例如,它消除了人工辅助操作的需要,减少了工人在连接车厢时的危险性。此外,詹氏车钩还自带有缓冲器,可以缓冲两节车厢之间的冲击力。
然而,虽然詹氏车钩在其初期取得了专利权,但应注意的是,詹天佑在自己的建议书中已经说得很明确,他仅仅是建议、推广使用这种车钩,并没有说明他是该车钩的发明者。
詹氏车钩,最初是由美国人伊利·詹内发明的,并在1868年获得专利。这种挂钩是一种自动挂钩,曾经在普速铁路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然而,随着高速铁路等新兴铁路领域的发展,詹氏车钩已经面临淘汰和替代。
有些人误解“詹式车钩”是詹天佑发明的,但实际上詹天佑是我国早期著名的铁路工程师,他在国内修铁路时,首先提出来要全国推广使用这种先进的自动车钩。
虽然詹氏车钩已经被新型的自动车钩所替代,但它在历史上的贡献和其方便、安全的挂钩和脱钩方式,以及其强大的衔接力,都使得它成为了火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