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救犬在执行搜救任务时通常不会咬人。搜救犬主要是利用其敏锐的嗅觉和听觉等感官能力,以及经过专业训练的搜寻和救援技能,来寻找受困的人员。在执行任务时,搜救犬通常会被引导至可能有人员受困的区域,通过嗅觉和听觉等感官来探测生命迹象,如人体气味、声音等。一旦发现目标,搜救犬会通过吠叫、用鼻子触碰等方式来提示搜救人员,以便进行救援。
搜救犬在训练和实际使用中,通常不会对人类进行攻击。搜救犬通常被训练成温和的品种,如拉布拉多、金毛等,这些犬种天性温顺、善良,对人类友善。同时,搜救犬在训练和使用中会进行严格的社交化训练,以确保它们能够与人和其他动物友好相处。
然而,任何动物在特定情况下都可能表现出攻击性,包括搜救犬。例如,如果搜救犬被激怒或受到威胁,或者在训练或使用中出现意外情况,它们可能会采取防御或攻击行为。因此,在使用搜救犬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确保所有人员的安全。
搜救犬主要是通过灵敏的嗅觉来找人。它们的基本训练科目包括跟踪、区域搜索、尸体痕迹、水上搜索等,并有着绝对的服从性。它们可以根据失踪者的气味跟踪寻找,还可以利用听觉有时发现废墟下人们所不能听到的细微声音。
由于狗的嗅觉十分灵敏,所以搜救犬主要是通过嗅觉来找人的。根据科学统计,人类的嗅觉细胞只有500万个,而狗的则会达到2亿2千万个,可以分辨大约2万种不同的气味。比起生命探测仪,搜救犬的判断要更为精准、迅速。正是因为狗狗的这种优势,人类培养出了很多军犬、警犬进行刑侦、缉毒、搜爆和救援工作,完成了大量人类无法做到的工作。通常来说,搜救犬的基本训练科目包括跟踪训练、区域搜索、尸体痕迹、水上搜索、自然灾害搜索等,最关键的当属“顺从训练”。顺从训练可以保证搜救犬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够很好的执行主人发出的所有指令。搜救犬进行搜救的过程中,会通过人类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气味来确定人的位置,同时还可以利用听觉优势发现废墟下更细微的声音。
搜救犬可以搜索的最长距离为3.2公里,这是由一只在阿拉斯加苔原上的搜救犬所完成的。
搜救犬可以很容易地学会新的技巧,搜救犬可以根据不同的大气条件,从400米到400米范围内探测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