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应当实现和谐与同步,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意志,认真听教师讲课,耐心听取其他学生的意见,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
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发现不懂的问题要重点听,一定要做笔记,但不可以将全部的时间放在记笔记上。
听课时紧跟教师的思路,尤其是教师讲到自己不懂的地方,更要集中注意力听讲,分析教师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认真听课会帮助学生将自己的认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弥补学生自身知识的不足;
2.培养学生自学预习的习惯。
这一任务最好在上课前完成,复习完当天课程之后,再将次日要学习的课程预习一遍,并且坚持这一学习任务,让这种学习行动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在预习的过程中找到重点、难点的地方深入思考,进而提高分析能力。
课前预习,是提高听课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精神的重要途径。
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搜索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难点,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实现听课的有效性。
有遇到疑难问题时,先尝试独立思考解决,并做标记,提醒自己在上课时重点听教师对那些问题的讲解。
这样,听课时思维才会更清晰;
3.教师为人师表要做好榜样的力量,学生也要尊重教师。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就是很好的榜样,教师的行为习惯会成为中学生的模仿标准,家长经常会从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老师就是这样教导我们的。
”在这里,笔者建议教师在要求中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起到表率的作用,为学生树立好榜样的力量;
4.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课堂勇于发言的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的习惯,需要教导学生在做作业前先复习课堂学习的知识点。
巩固当天的学习内容后再做题,防止出现因概念不理解而导致的解题困难的情况。
做作业时要仔细审题,看懂题意再下笔,这是做对题的关键步骤。
做题时,要学会独立思考,深入分析。
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勇于发言的学习习惯,知道学生的不足,做出客观评价并注意鼓励学生再次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