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养老金计算公式为:
基础养老金 = (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时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 2 × 缴费年限 × 1%
其中,“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时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指的是上海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统计数据,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则是指个人在缴费时所缴纳的金额与实际缴费年限之比,乘以上海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统计数据所得到的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公式仅适用于上海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员。对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员,其养老金的计算方法略有不同。
养老金计发月数顾名思义就是计划发放月数,之所以会将60周岁确定为139个月计发月数,是因为当时建立养老保险时,我国人均寿命是71.6岁,139个月大约为11.6年时间,将退休年龄加上计发月数,正好是我国人均寿命,这样就能够保证个人账户养老金余额能够全部发放。按照以上的推算发放,55周岁为170个月,50周岁为190个月。
根据退休人员的退休年龄来定计发月数,一般退休年龄越短,计发月数越多,大家都比较熟悉的195、170和139个月,分别对应的退休年龄是50、55和60岁。由此可以看出计发月数的多少是与退休年龄有很大关系的,而计发月数的确定则是根据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以及个人退休年龄来计算的。每个月领取到的养老金将是有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来计算得出,因此,揭发月数越小,领取到的养老金也会越高。
1 养老金的计算方式是根据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和累计缴费年限计算的。
每年缴费的金额和缴费年限越长,得到的养老金就越高。
2 此外,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养老金的计发基数也是计算的重要因素。
计发基数是以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作为标准,再根据个人缴费年限及社保缴费比例计算得出的。
3 当然,个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缴纳不同档次的养老保险,不同档次的保险费率和养老金的计算方式也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