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
安禄山(703年1月22日-757年1月29日),本姓康 ,字轧荦山,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 )人 ,粟特族。唐朝时期藩镇、叛臣。
安禄山出身西域康国,其父早逝。其母阿史德氏,改嫁于右羽林大将军安波注之兄安延偃,从此改为安姓,精通六蕃语言。 开元初年,逃离突厥,成为幽州(范阳)都督张守珪的部将和义子。骁勇善战,屡建功勋,迁平卢军兵马使、营州都督。天宝年间,安禄山经义父张守珪举荐,受唐朝当局信任,从此平步青云,兼任平卢、范阳(幽州)和河东三镇节度使,受封东平郡王,镇抚东北地区。天宝十四载(755年),以诛杀宰相杨国忠为名,悍然发动安史之乱。一路势如破竹,攻破两京。建立伪燕政权,年号圣武。晚年失明,宠爱幼子,引发晋王安庆绪不满。
至德二年(757年),为嫡次子安庆绪指使宦官李猪儿所害,谥号为剌。史思明杀死安庆绪后,成为大燕皇帝,追谥光烈皇帝。
根据史书记载,安禄山曾因爱慕杨玉环的美貌而向唐朝皇帝请愿迎娶她为妃,但被拒绝后反叛起义。因此,可以认为安禄山确实对杨玉环有好感。但是,他的行为并不是因为真正爱慕,而是出于利益和欲望的驱使,他利用杨玉环的美貌和地位来达成自己的政治目的。
因此,安禄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喜爱杨玉环,而是利用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是一种利用关系。
安禄山所控制的河北地区,堪称地广人众。据天宝元年户口统计,河北道户数近150万,仅次于东都洛阳所在的河南道,占全国总数1/6;口数超过1000万,高居全国第一位,占全国总数1/5。当时的河北也是重要的粮食产区。据天宝八载(749)报告,天下屯田共收191万石,河北即独占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