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医疗机构门诊部设置标准最新
时间:2025-05-12 01:46:38
答案

门诊部基本标准:

1、科室设置

①临床科室:至少设有5个临床科室。急诊室、内科、外科为必设科室,妇科、儿科、中医科、耳鼻喉科、口腔科为选设科室

②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治疗室、处置室、消毒供应室

2、人员:

①负责人必须具备执业医疗资格

②至少有5名执业医师、其中1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

③至少有5名执业护士,其中1名具有护师以上职称

④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相应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

3、房屋:

①建筑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

②每室必须独立并配备紫外线灯

4、设备:应配备有基本设备及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它设备

5、制定并张挂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制定防范、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并成册可用

6、注册资金到位

医疗机构门诊质量管理暂行规定
答案

第一条  为加强医疗机构门诊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门诊(不含急诊、发热门诊、肠道门诊、互联网门诊)质量管理。

第三条  门诊指在医疗机构内,由医务人员根据患者有效挂号凭证提供疾病咨询、预防、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医疗服务的行为

第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依法执业,在本机构执业范围内提供相关门诊服务。

第五条  门诊质量管理是指按照门诊质量形成的规律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对门诊服务要素、过程和结果进行管理与控制,以实现门诊质量持续改进的过程。

第六条  门诊质量管理是医疗机构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当将门诊质量管理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体系,明确负责门诊日常管理工作的部门,建立门诊质量管理制度,按照院、科两级责任制不断完善门诊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定期收集、分析、反馈门诊质量数据,推动门诊质量持续改进。

第七条  门诊质量管理制度是指由医疗机构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要求制定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门诊诊疗活动中应当严格遵守的制度。主要包括医务人员出诊管理制度、号源管理制度、预检分诊制度、门诊医疗文书管理制度、多学科(MDT)门诊制度、特需门诊制度、门诊转诊制度、门诊手术管理制度、以及门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制度等。

第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务人员出诊管理,依照门诊患者病种分类和特点,合理安排各专业不同年资医师出诊;并针对地域、季节特点,结合号源使用情况,动态调整出诊单元数以及单元接诊人次,合理配置门诊人力资源。

第九条  医疗机构应当实施患者实名就医。在注册、挂号、诊疗等各环节实行患者唯一身份标识管理。

第十条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就诊量变化动态调整各挂号途径号源投放量,加强退号与爽约管理,建立退号候补机制,提升号源使用效率。加强预约挂号管理,提供网络、自助机、诊间、人工窗口等多种预约挂号方式

第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积极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提高患者到院30分钟内就诊率,引导患者有序就诊,减少院内等候时间,减少人员聚集。

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落实门诊首诊负责制度,在本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

医疗条件最好的十个城市
答案

我们医疗条件最好的都集中在大城市和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武汉杭州哈尔滨南京,天津是优质资源集中的十个城市。

推荐
© 2025 雅普电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