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徽号水镜先生,门下有三个名徒诸葛亮、庞统和徐庶;诸葛亮,字孔明,道号卧龙,善于用阴谋;庞统,字士元,道号凤雏,与诸葛亮齐名;徐庶,字元直,与庞统善用阳谋;徐庶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汉末三国时期人物,本名福,后因为友杀人而逃难,改名徐庶,自此遍访名师,史书记载为司马徽的弟子。
<徐庶的故居地,坐落在南漳县城北徐庶路,现为著名的三国历史文化景点之一,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人公徐庶是一位饱经人生磨砺的“荆襄高士”,在欲与刘备共图霸业之时,却因曹操囚其母而误囹曹营。窘迫之下,隐敛锋芒,用“足智多谋”包裹五味杂陈的坎坷人生,被迫入仕曹营,却终身不为其设一谋,用不为常人所理解的苦涩方式,艰难地体现了他的至忠至孝,看似入仕为官,实则大隐于朝……
徐庶可以算是一个无阵营的人物,因为他既没有明确的加入蜀国或曹魏,也没有与孙吴结交,他的忠诚是一种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与个人利益无关。
徐庶曾多次接触刘备,提供他意见和帮助,一度被刘备视为心腹,但面对蜀国内部权力斗争和刘备的疑虑,他选择离开并前往曹魏投降。但在曹魏卧龙岗病逝后,徐庶在临终前流泪称念刘备,可见他心中的忠诚之情。因此,徐庶可以说是为了自己的信仰和理想而行动,它们不局限于阵营和个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