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因拥有著名的敦煌莫高窟而闻名于世。敦煌作为中外交通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曾是西域通商的重要中转站,对于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敦煌也是中国古代宗教、文化、艺术、历史的重要文化遗产,因而备受世人关注。敦煌的地位不仅体现在历史文化上,还对于中西方文化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使中国文化更加深入地融入世界文化。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
莫高窟,坐落于河西走廊的西部尽头的敦煌。它的开凿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前后延续约1000年,这在中国石窟中绝无仅有。它既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璀璨的艺术宝库,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曾经发生过的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见证。莫高窟现有洞窟735个,保存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在石窟艺术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窟内绘、塑佛像及佛典内容,为佛徒修行、观像、礼拜处所。敦煌石窟是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结合的立体艺术。[8]洞窟分南北两区:南区492个洞窟是莫高窟礼佛活动的场所,北区243个洞窟主要是僧人和工匠的居住地,内有修行和生活设施土炕坑、烟道、壁龛、灯台等,但多无彩塑和壁画。
敦煌地区保存的著名艺术作品之一是"敦煌飞天",它主要出现在敦煌莫高窟中。敦煌飞天是指壁画和雕塑中描绘的一些天使状的人物,通常展翅飞翔。
这些艺术作品主要出现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它们属于中国古代的艺术遗产,时间跨度主要集中在公元7世纪到10世纪之间,即唐朝至五代十国时期。莫高窟是中国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保存有大量的佛教壁画和雕塑,敦煌飞天就是其中的重要题材之一。
这些飞天形象通常被描绘成身着华丽服饰,翅膀展开,神情悠然飘逸。它们在佛教艺术中代表着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具有宗教和神秘主义的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