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块子发酵一个月后可以下酱,但具体时间取决于发酵的条件和种类。发酵是将食物中的糖和淀粉转化为有益的有机物质的过程,因此酱块子在发酵过程中会逐渐变质。下酱的时机应该在酱块子的颜色转深、表面有点抻,切割酱块子中间的时候有芝麻香气,并且没有任何异味的时候进行。此外,下酱前要仔细检查酱是否出现霉斑或异味,以免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能下酱。
东北大酱指的是东北特有的一种酱料,东北大酱有豆瓣酱和盘酱两种做的比较多,但现在比较流行的只有豆瓣酱,所以一般所谓的东北大酱对现代人来说就是豆瓣酱。做大酱一般在农历二月初十左右开始烀豆,烀好的豆子要发酵六十天左右,期间需要经常翻动,让豆子的每个面都晾到。待酱块表面长出很多霉菌就可以下酱了,将发酵好的酱块刷洗干净,上锅蒸一下,切成小块后放在阳光下晒两天,就可以直接倒入缸中,缸中再按比例放上盐和水,每天早晚打一遍耙,一般一个月之后酱就会发酵好
不能吃
大酱块子如果是长绿毛和黑毛就是不正常的,绿毛可能是绿曲霉,黑毛则是黑曲霉,二者都属于有害霉菌,长期食用对身体有害,因此不正常,如果是白色的菌霉应该是正常的。制作酱块时要将大豆用清水洗净后煮熟,然后碾碎制成豆泥,最后放在阴凉通风处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