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
在建国之初,由于西安的工业设施很不健全。东北工业先进,西部非常落后。这时中央为了打了打破西部工业落后的局面,从东北迁入西安很多的工厂。另外又从东北调入很多技术人材充实到各个工厂里。东郊黄河、昆仑、西光、高压开关厂等等。都是那时支援大西北搬迁过来。一下子,东北人在西安到处都有。使西安的工业迅速发起来。可以说西安工业的发展,跟东北人有相当大的关系。
东北的温度非常低,所以去东北衣物一定要穿最保暖的,羽绒服和棉服都有很高的保暖性,不过要看抗风抗寒,还是穿羽绒服比较给力。
东北零下四十度穿羽绒服还是棉服
羽绒服比棉服保暖性高,因为储热能力和阻隔能力更强。但东北人的御寒神器主要是皮草。皮草压风,而且比羽绒服更保暖。保暖的同时也显得时尚干练,方便干活。
东北过冬攻略
一、穿衣抗寒指南
我们到了冬天,穿不穿秋裤还要纠结一下。但是在过去的东北,根本不知道什么秋裤,只有绒裤、毛裤、二棉裤和大棉裤。怕冷人士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叠穿搭配,毛裤+二棉裤,绒裤+毛裤+大棉裤,等等。上半身也是如此,衬衣+毛衣+棉袄,衬衣+毛衣+马甲+棉袄等等穿法,非常麻烦,所以对过去的东北人来说,穿衣服也是一项力气活。唯独有一种衣服,可以无视这些繁琐的搭配,随便往身上一套,就可以获得笑傲群雄的温暖,这就是皮草,一般来说就是貂。互联网时代,貂成为了用于调侃东北人的一个梗,但在历史上,貂皮是和黄金白银并列的朝贡圣品。
二、室内抗寒指南
穿好衣也只是取暖的初级阶段。而且就算穿得再贵再好,总穿那么多也难受,如果是在东北的室内,就需要一些更加强大的取暖方式了,比如把房间烧热乎。在暖气普及之前,为了对抗漫长而深重的寒冷,东北发展出了自己的取暖方式:大火炕。火炕这种取暖巨无霸,完全吊打什么火炉、壁炉、小太阳之内的 " 取暖神器 ",块头极大,比一般的双人床要大上一大圈,甚至有的直接占到卧室三分之二以上的面积。卧室的火炕与厨房的灶台相连,在做饭的烧火的时候,就顺便烧热了炕。炕下方一般还会开一个或几个小洞,不做饭时,就可以在这些门洞里加热中继,持续保持室内温暖。
三、出行抗寒指南
东北的冷是方方面面的,除了躺在火炕上,基本上是无处可逃,出行更是如此。出行除了冷,还有一个冰雪路面的问题。所以当你看到东北人对四驱车的热爱时,也不要简单地认为他们是为了撑排面。大车有大车的实用诉求,为的就是在路面结冰的时候能先别人一步趁早开过去。冰天雪地里出行的魔幻体验,还有烧火烤车。过去的一些货车,柴油会被冻住,要用各种方式把车加热到能使用的温度上才能正常使用。于是有人甚至会在汽车下方燃火烤车,这个不要命的场景也是在东北常见的场景。
羽绒服和棉服哪个保暖
在同等重量下,羽绒服的保暖性要明显优于棉服。羽绒是通过自身的蓬松结构来储存一定厚度的空气来实现隔热、保暖效果,储存的空气层越厚,羽绒的保暖效果也就越强。因此,羽绒服并不是含绒越多越保暖,在相同重量下,能储存更多空气的才更保暖。也就是说,越蓬松的羽绒越保暖。
1、客人带礼物拜访时,东北人都会"客气"的说:“来就来呗!还拿啥东西啊~
2、被人夸"有钱"时,东北人都会"谦虚"的说:“别扯了,有啥钱啊,一屁股饥荒~”
3、被人夸"漂亮"时,东北人都会"矜持"的说:“拉倒吧!长得一般人儿吧~”
4、别人来家串门儿时,东北人都会"热情"的说:“快进屋,不用脱鞋,没事儿~”
5、客人赶上饭口时,东北人都会"大方"的说:“吃饭没,搁母们家吃点啊!”
6、客人要走时,东北人都会"真诚"的说:“嘎哈着急走啊?再呆会儿呗!”
7、跟朋友道别时,东北人都会"不舍"的说:“铁子,有事打电话哦!”
8、过年掏压岁钱时,东北人都会"敞亮"的说:“别撕巴,给孩子的~”
9、被人夸"干净"时,东北人都会"坦诚"的说:“干净啥啊,一天造的批儿片儿的。”
10、一帮人下馆子时,东北人都会"大气"的说:“今天都别抢啊,我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