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宫最初建于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最初名为老子庙。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太清宫经过多次扩建和重修,规模和名称也有所变化。例如,在唐朝时期,太清宫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建,并在唐玄宗开元三十年(公元742年)正式改称为“太清宫”。
30000平方米
崂山太清宫,又称下清宫、北国小江南、神仙之府,俗称下宫,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崂山蟠桃峰下,地处崂山东南端宝珠山下,襟山面海,左为桃园峰,右为重阳峰,始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前140年),后屡加修建,现存建筑均为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重修后规模格局遗存,为中国崂山道教祖庭,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道教全真道支派随山派祖庭。崂山太清宫总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宫分三院,各立山门,东为三官殿,中为三清殿,西为玉皇殿;另建有忠义祠、翰林院、东西配殿等建筑,是山东省和青岛市最大的道教建筑群和道教文化传播中心。1982年,崂山太清宫被列为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崂山太清宫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宫观保护单位;同年,崂山太清宫被国务院列为全国21座重点道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