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防沉迷系统是由中国国家新闻出版署于2007年提出来的,旨在控制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该系统主要对未满18岁的游戏玩家进行限制,限制游戏时间不超过3小时,不得在未经审批的虚拟货币交易中花费大量钱财,同时要求游戏企业对未成年人进行实名认证等措施。这一系统实施以来,不仅有力地保护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还促进了网络游戏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未成年防沉迷系统是从2019年8月31日起正式实施的,旨在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并防止网络游戏成瘾。根据规定,未满18周岁的用户在游戏中累积超过1.5小时后需进行实名认证,认证通过的用户每日游戏时间也将被限制。此外,未成年人在晚间10点至次日8点禁止登录游戏。未成年防沉迷系统的推出旨在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监护责任,引导青少年形成健康的游戏和娱乐习惯。
未成年防沉迷系统是由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政策,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该政策要求游戏运营商在游戏中设置防沉迷系统,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和消费。
中国政府于 2005 年发布了《关于开展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的通知》,首次提出了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的概念。随后,各大游戏运营商积极响应,纷纷推出了自己的防沉迷系统。
未成年防沉迷系统的实施,有效地保护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防止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同时也促进了游戏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