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即爱新觉罗・载淳,父亲是咸丰皇帝。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生于1856年,驾崩于1875年,清朝第十位皇帝,年号“同治”。
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日,即公历1856年4月27日生于北京紫禁城储秀宫,为清文宗咸丰帝长子,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
1861年到1875年在位,在位13年。
同治帝在位期间,清政府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剿灭了西、东捻军的作乱。
并且先后平定陕西、甘肃的回民叛变,同时兴办洋务新政,史称“同治中兴”。
同治十二年,即1873年同治帝亲政,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即公历1875年1月12日驾崩于皇宫养心殿,终年19岁。
庙号穆宗,葬于河北省遵化清东陵之惠陵。
不是。
死于不治之症。
在晚清的皇帝中,同治皇帝的死因一直是史界和一般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
同治帝年仅19岁就去世,根据正史记载是死于天花。
但在民间流传甚广的是,同治帝是因微服逛妓院,染上梅毒而死的。
同治死于梅毒的说法通过野史、小说、电影等通俗载体流传于世,似乎是家喻户晓,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在历史研究者当中,也有人持同治死于梅毒说法的,但更多的研究者认为应根据可靠的档案史料来解开这个疑案。
他们通过对清宫档案史料的分析,认定同治确系死于天花而不是梅毒。
双方各执一词,同治的死因也就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解不开的谜。
死于天花病毒感染。
1979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医研究院和北京医院的有关专家教授,对同治皇帝的病情发展及用药情况进行了专门的研讨,大家的结论仍认为同治皇帝死于天花是无疑的。
同治,清代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的年号,慈禧和咸丰帝之子,对应年份为公元1862年至1874年。
同治年间,阶级矛盾激化,发生太平天国、捻军、苗民、回民等多次农民起义。
经济上,采用洋务派“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开办一些新式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政权实力,被清朝统治阶级称为“同治中兴”。
同治,也通常代称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