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苏轼的词对文学史的贡献
时间:2025-05-12 05:53:23
答案

苏轼的词对文学史的主要贡献:

1、苏轼的词借用某些诗的表现手法作词,拓宽了词的题材,升华了词的境界,丰富了词的表现技巧,特别是开创了豪放词,提高了婉约词的格调,使词体在艺术上进一步走向成熟,成为一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特殊抒情文学体裁。

2、苏轼的词扩大题材,咏史怀古、悼亡怀人、登临送别、田园风光、说理谈禅、爱国热情……无所不包。朋友、师生、兄弟、夫妻……无所不涉。农村题材正式入词由苏轼始。苏轼的咏物词有开拓之功。咏桔、古松、柳、红梅、琴、海棠等,已具规模。

3、苏轼的词豪放旷达的风格,使其成为“豪放派”的杰出代表。引发词坛的震动。气象宏大,风格豪放旷达、雄健清刚。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神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的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答案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全文为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

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这首词深得道家旷达豪放的精神。

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

苏轼的词感情特点
答案

苏轼的词作感情丰富,风格多变,既有豪放洒脱,也有婉约细腻。他的词往往抒发自己对人生、自然和艺术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亲朋好友的深情厚谊。以下是苏轼词作感情特点的一些概述:

1. 豪放洒脱:苏轼的词作中,有不少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情感,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等作品,展现了他开阔的胸襟和奔放的情感。

2. 婉约细腻:苏轼的婉约词作,如《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情感细腻,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3. 深情厚谊:苏轼的词中,有不少是表达对亲朋好友的思念和祝福,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展现了他对亲人的深情。

4. 感伤忧愁:面对人生的起伏和世事的变迁,苏轼的词中也流露出感伤和忧愁,如《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等,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和历史沧桑的感慨。

5. 超然物外:苏轼在词中也有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表达,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6. 感悟人生:苏轼的词作常常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如《赤壁赋·大江东去》等,通过自然景象和历史故事,表达了对人生、命运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总的来说,苏轼的词作感情真挚,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又有婉约细腻,展现了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推荐
© 2025 雅普电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