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桃花源记的词语
桃花源、隐居、幽静、清幽、清幽悠远、幽深、林荫道、溪水潺潺、草木葱茏、山清水秀、宁静致远、岩石奇峰。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解析:
文中借用武陵人偶然发现桃花源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和对理想生活的热切向往。赏析:这种理想境界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但它在现实生活中示不存在的,示一种不可实现的空想。
(一)古今异义
1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2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古义:宽阔明亮 今义: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4率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5来此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6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连词]
7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满(某个数目)]
(二)通假字
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三)词类活用
1渔人甚异之(形容词做动词,对……感到惊异)
2复前行(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
3欲穷其林(形容词做动词,穷尽,走到头)
4处处志之(名词做动词,做标记)
5未果,寻病终(名词做动词,实现)
(四)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
(五)省略句:
1便舍船,从口入(“便”的前面省略主语“渔人”)
2便要还家(“要”的后面省略宾语“渔人”)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的后面省略宾语“之”,指代桃花源中人)
(六)倒装句:
问所从来(“所从”是介宾短语“从所”的倒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