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弓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的安排注重整体规划,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定位:强调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的特征,在语文课程多方面特性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以“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新课程的核心概念,体现多重目标的综合和融合。
2、确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内容:构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系统。
课程目标与内容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展开。
3、语文课程学习方式方法的调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读书,注重积累和语感培养,注重品味、感受和体验,注重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
当前我国的义务教育是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共九年,即通常所说的九年义务教育制。
以初中阶段为例,课程设置有: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思政、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设置的原则:文理科平衡,使学生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