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红军岭位于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澳东村澳柄桥南端。
古时,从莆田县城到山区广业和仙游、永泰县各地,须经过澳柄桥、澳柄岭,使纵贯澳柄岭的一条长达20多里的石板路成了平原与山区之间的交通要道。在澳柄岭最高处,旧时有一座石厝,广业民团头目范少京在这里设卡,盘剥0-过往群众。1930年4月,东泉圆通寺军事会议后,陈天章等率领游击队端掉了澳炳岭上的民团哨卡,缴获-20支和卜壳-1支,既为民除害,亦为根据地的安全排除了一个障碍。由于澳柄岭是闽中地下党和红军游击队活动频繁的地方。故此,人们将它称为红军岭。
白沙红军岭海拔450多米,岭上石板路长约450多米,保存较好,与澳柄桥、澳柄宫连在一起,是一处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
鉴别莆田电母,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电母。电母指的是销售假冒伪劣医疗器械的人,其中,莆田电母是指莆田地区从事此类非法活动的人。鉴别莆田电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查看医疗器械批准文号和正规销售渠道;
二是对比价格,如价格过低则需提高警惕;
三是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查看是否符合正常的标准;
莆田皂隶舞,由西汉时期的“傩舞”演变而来,是一种具有驱邪除妖功能的民间舞蹈。
皂隶舞俗称“乡人傩”,是福建省莆田市的传统民俗舞蹈。这种舞蹈的表演者会顶插五色纸丝花,头戴各式狰狞獠牙面具,颜色多样,包括红、蓝、青、黑等。舞蹈中带面具的皂隶神态威严,旁边有很多小吏伴随,整个过程庄严肃穆,旨在驱除邪气,祈祷来年平安。
麟山宫皂隶舞是莆田皂隶舞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起源于汉代的“傩舞”,同时也是古代官员出巡时用于鸣锣开道、耀武扬威的仪式。经过一代代民间艺人的传承和完善,麟山宫皂隶舞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动作,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活动和民俗表演。
总的来说,莆田皂隶舞不仅是福建省莆田市的传统民俗舞蹈,还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展现了古老的民俗风情,也寄托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