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4.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6.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7.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9.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1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1.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1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3.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15.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论语》
2、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孔丘 《论语》
3、 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丘
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孔子,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鲁国陬邑人。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