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三译文
时间:2025-05-11 22:54:12
答案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三的译文大致如下:

臣司马光认为:礼仪的功能作用太大了。把它用在个人身上,动和静就有了规范,所有的行为就会完备无缺;把它用到家庭中,内与外就井然有别,九族之间就会和睦融洽;把它用到乡里,长幼之间就有了伦理,风俗教化就会美好清明;把它用到封国上,君主与臣子就尊卑有序,政令统治就会成功稳定;把它用到天下,诸侯就会归顺服从,法制纪律就会整肃严正。难道仅仅只是把它用在宴会仪式之上、门户庭院之中维持秩序的吗?

高祖刘邦的明智通达,他可以听到陆贾关于以文治巩固政权的建议而称赞极好,目睹叔孙通所制定的尊崇君主的礼仪规则而发声慨叹,然而却终究不能与夏商周三代圣明君主并列,就错在他不肯学习啊。那个时候,如果能够得到大儒来辅佐他,用礼制来治理天下,他的功勋业绩又怎么会在这一步便止住了呢。

以上只是大致的译文,具体的译文可能会因版本和翻译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果需要更详细或更准确的译文,建议查阅专业的古籍翻译或研究资料。

观古知今思进退语录
答案

观古知今,思进退,是中国古代智慧的重要体现。以下是一些相关的语录:

1.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资治通鉴》

2.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红楼梦

3. "智者见微知著,见端知末;愚者见近忘远,闻一知二。" ——《史记》

4. "进退有据,不为得失所动。" ——《孙子兵法》

5. "不进则退,不骄则躁。" ——《左传》

6. "以退为进,以无为有。" ——《道德经》

7. "临事而惧,退而自省。" ——《论语》

这些语录都强调了观察历史、思考进退的重要性。通过观察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从而指导我们今天的行动。同时,思考进退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当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这些语录提醒我们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而是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做出明智的决策。

孙权劝学文章
答案

《孙权劝学》是一篇记叙文,选自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卷66,文题为后人所加。

该文记录了发生汉献帝建安15年(公元210年)中的一件小事,通过对话,详略有致地记叙了孙权劝勉吕蒙读书学习的经过,表现了孙权对知识的尊重、对人才的培养。

推荐
© 2025 雅普电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