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童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传唱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些童谣以简洁而充满立意的语句,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内涵,如春节的传统习俗、乡野美景、丰收幸福的描写、社会的发展,以及种种情感的表达等等。历代的众多文学家和诗人也以其高超的才华和丰富的想象,将这种古老的文化融入唱童谣的诗歌中。这些童谣的形式多样,有童谣联、押韵、反复唱、对唱、对句等多种形式。
春节童谣的传唱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重要的是它们承载了人们对新年的期望和祝福,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传唱这些童谣,让人们在欢乐的氛围中迎接新年的到来。同时,这些童谣也成为了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和习俗的重要途径,代代相传,流传至今。
《新年到》《童谣》《闹元宵》《新春》《童谣之歌》等。
1、《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舞龙灯、踩高跷、迎财神;新年到,贴花了,满窗子,都红啦;新年到,放鞭炮,鞭炮蹦蹦跳,新年真热闹;新年到,哈哈笑,新年又长一岁,祝我个子快长高;过年好,人人见了微微笑。
2、《童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推麦谷;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3、《闹元宵》:新春正月过大年,吃点喝点解了馋;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团团转;初四吃米饭,初五的饺子要素馅;初六初七需吃鸡,初八初九牛羊肉;初十吃顿棒子粥,十一吃鱼;十二吃鸭,十三没错吃对虾;十四大碗打卤面,十五家家闹元宵。
4、《新春》: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初六捏面团;初七、初八炸年糕;初九、初十白米饭;十一、十二八宝粥;十三、十四窜汤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