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935一座桥的来历如下:
大渡河位于四川省的中西部,是长江重要的滞留,流经地区地势非常的险要,水流湍急。事实上这里至今仍是中国地质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地区,滑坡、泥石流经常发生。清朝以前两岸的交流都靠着船,有时候天降暴雨船舶无法行驶,给两岸的老百姓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康熙在位的时候,为了国家的统一和解决汉藏问题,决定在大渡河上修建一座桥梁。公元1706年水流湍急的大渡河上终于修建了第一座桥梁,康熙皇帝还亲自赐名,他取“泸水”(大渡河的旧称)和“平定”(平定准噶尔之乱)之意,提笔写下了“泸定桥”三个大字。康熙的题字还被刻在了石碑上,并且立在桥头,上面的横批为“一统河山”。康熙皇帝的用意不言自明。
1935年一座桥的来历讲的是泸定铁索桥。
泸定桥坐落在泸定县城西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康熙45年(1706年)。
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
两岸桥头堡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赤我国国内独有。
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以2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缘铁索匍匐前进,一举消灭桥头守敌,红军遂过大渡河。
泸定桥自此闻名中外。
1935年被称为20世纪30年代,这是因为**世纪的计算方法和年代的划分有关**。
首先,**一个世纪代表一百年的时间跨度**,通常指的是连续的一百年。在纪年法中,新的一个世纪通常从可以被100整除的年份或此后一年开始算起。例如,20世纪开始于1901年(或广泛接受的1900年),结束于2000年。这种奇数的纪年法有助于清晰地区分不同的百年周期。
其次,**年代是指一个连续的十年时间段**。每个十年的开始之年是从可以被10整除的年份开始计算的。因此,20世纪的第3个十年就是1930年到1939年,所以1935年属于20世纪的30年代。
综上所述,当我们说1935年是20世纪30年代时,我们是根据世纪的开始年份(1901年或1900年)和年代的连续十年划分来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