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楼火烧
宋楼火烧为夏津特色传统名吃,系用上等面粉,加适量黄豆面为原料制成。每个折六层,层层刷涂香油,经过烙火烤而膨为灯笼形,香酥可口,每只重量仅七钱。故又名"灯笼火烧"、"风筝火烧"。开水冲泡滑腻可口,且易于消化。若切成细丝加精肉或鸡蛋焖烩,吃起来柔软松散,别具风味。
2、夏津麻豆腐
为“夏津三古”之一,是制作绿豆粉条皮的余渣,滤水压干,切成小方块即成麻豆腐。其呈粉绿色,细如粉团,若以油与葱、香菜等烹炒,其味殊美。吃起来,松嫩可口,腻如膏脂,以之佐粥而食,饶有风味,为夏津传统冬令佳食。
3、夏津布袋鸡
夏津布袋鸡是山东省夏津县的地方传统名吃,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以内软嫩,馅清香,味美不腻而闻名,鸡肉呈淡红色,软嫩而细腻,清香扑鼻。
4、益和成糕点
益和成糕点始创于清光绪年间,由夏津双庙村糕点名师李森先创制。为提高质量,其曾辗转于京、津、等地向糕点名师学艺。因而所制糕点在继承传统风味的基础上又兼具京、津、济之特点。造型美观、色泽鲜艳、香甜不腻、脆嫩可口、贮存耐久的独特风格,因而成为当地人馈赠亲友、节日、喜庆的必备食品。
5、夏津银丝面
夏津银丝面,又名龙凤面,山东省夏津县特色传统名吃,原为雷集乡张集村张氏祖传面食,迄今已有200余年历史。银丝面由人擀轧至面薄如纸,切得细如银丝而得名,如再横切成粒,就称珍珠琪,具有久煮不烂、晶莹透明,软、滑、韧兼备的特点。其外观薄如纸、色如玉、小如珠,爽滑韧嫩、随汤入喉、和胃养脾。
6、夏津椹果
夏津椹果是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的特产。椹果俗称桑椹,夏津县域内有紫、白、乌三种。其中紫椹最多,白椹次之。夏津椹果味甘似蜜,汁若醍醐,其中白椹果粒大、汁液浓,品味尤佳,为椹中之上品。
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总面积12.8万亩,森林覆盖率62.8%,林木资源有55科117属210种,地貌变幻奇特,沙丘连绵起伏,伏跃跌宕,古树参天、生机盎然,形成一条自然变换的绿色屏障,其中百年以上古树近3万棵,是平原地区珍贵的原生态自然资源,有“北方落叶果树博物馆”之美誉。
大云寺位于森林公园中心腹地,周围古树环绕,规划占地面积为230亩 ,建筑物20000平方米,绿化面积50000平方米 ,再度恢复为“方圆数百里名刹”。龙湖公园位于县城西南部,是“碧水绕城”工程的组成部分,为工程提供调蓄水源。总投资7000余万元,全园面积520余亩,其中水面面积420余亩,围湖绿化景观面积近7万平方米。香雪园面积1000多亩,由京剧大家梅葆玖先生题字,园内建有义和团运动、贵妃醉酒、西厢记、梁祝等雕塑,园内有梨树数万株,其中百年以上的古梨树多达2000余株。槐林狩猎场,完全原生态景象,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总面积达1000余亩,园内主要树种为刺槐、间有龙柏、松树、杨树,并有白玉鸟、喜鹊、画眉、杜鹃、野鸡、野兔等鸟兽49种。杏坞园面积约1300亩,因园内的杏坞书院古迹而得名。清朝咸丰八年,夏津乡绅刘令晦,邹绍鲁、潘克博等为兴办义学,多方筹集资金,修建了一座书院,因其掩映于杏林之中,故取名“杏坞书院”。为纪念这一古迹,所以把这个园区取名杏坞园。此园区将民间义学、儒学和现代教育相结合,着力打造文化教育这一特色。鄃城公园总投资3000万元,整体设计为一幅立体的画卷,以挖掘本土文化为亮点,用中国传统造林艺术,华丽呈现夏津古遗址文化、历史文化及民俗文化等各种艺术,生动讲述夏津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漫步原始、古朴的园林,欣赏粗狂豪放的民俗文化,领略沧桑厚重的历史文化,让人有穿梭古今、魂牵梦萦的感觉。
熟了。
因为夏津桑葚成熟的时间一般在八月到九月份,现在已经是十月份了,根据常识可以推断夏津桑葚已经熟了。
夏津桑葚是山东特产,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夏津桑葚的成熟期会受气温、降雨量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每年的成熟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
如果想要品尝夏津桑葚的美味,可以在成熟期前往夏津采摘或者购买当地的夏津桑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