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受命”这个词就出自于诸葛亮的《出师表》中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在诸侯争战中,曹操统一了北方;孙权在江东坐稳了江山;刘备得到了诸葛亮的帮助,寄居在荆州刘表的家中。建安十二年,曹操带着大军南下,准备统一中国。曹操先打刘表,刘表病死,刘表的儿子刘琮投降了曹操。刘备只得带着诸葛亮等将领往南跑,曹操带领军队紧追不舍。就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诸葛亮临危受命,奔赴江东向孙权求救,并在鲁肃的帮助下,成功说服孙权,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形势。
“临危不惧”、“大义凛然”和“英勇无畏”这三个词语都用来形容在困难和危险面前表现出极大勇气和坚定信念的人。
“临危不惧”描述的是一个人在面对危险或困难时,不仅不感到恐惧,反而能冷静应对,勇往直前。
“大义凛然”则强调的是一个人在道义和正义面前,能够坚定立场,不畏强权,不惧非议,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英勇无畏”则直接描绘了英勇的人无所畏惧,无论面对何种困难或敌人,都能勇敢地去面对,去战斗。
综合起来,这些词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在困难、危险或道义考验面前,表现出坚定、勇敢和无私精神的人。他们往往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临危救主和婴城自守都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但是在紧急情况下,应该先考虑临危救主。因为救援行动可以挽救更多的人命,对于社会稳定和人们的生命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而婴城自守可以在救援行动进行之后再展开,因为这项任务需要人们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完成。因此,在紧急情况下,应该先进行临危救主行动,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