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以田园生活为主题,描绘了人们在不同季节里所经历的种种情感和景象。其形式多样,可以是诗、曲、乐曲、散文等,常常被用于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春天的田园杂兴以花草树木的生长变化为主题,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新生活的期待。夏天的田园杂兴则以水的流动为主题,描绘了人们在炎热的夏日里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丰收的期盼。秋天的田园杂兴以收获和丰收为主题,描绘了人们收获的喜悦和感恩之情。冬天的田园杂兴则以雪的飞舞为主题,表达了对寒冷季节的感受和对未来的期许
四时田园杂兴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和认知的重要表现形式。在现代,四时田园杂兴的精神依然具有现实意义,鼓励人们珍爱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丰富多彩的未来的期许。
这首诗的作者是范成大,字至能,是南宋时期有名的文学家。他才华横溢,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是南宋四大家之一。他善长写田园诗,诗作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题材也非常广泛,他所写的反映农村生活的诗作尤其好!《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足足有60首呢!这组诗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组诗被文学史家誉为集古代田园诗大成之作。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是这个系列其中的一首,描写初夏江南农村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57岁的范成大因病辞官后,度过了长达十年闲适恬淡的晚年生活。晚年的他居住在石湖附近的一处村落里,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邻里团结,十分和睦。
初夏的一个清晨,范成大一觉醒来,觉得神清气朗,洗漱完毕准备出门转转。太阳才刚刚升起,村子里已经十分热闹了。他走到田地附近,看到村里的男人们已经早早地下田除草、播种,额头上流下了豆大的汗珠,衣衫也已经湿透。忽然,前面一片欢声笑语吸引了他的注意,原来是村里的妇人们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唠着家常。他摇着扇子笑着走过,几声鸡鸣又让他停下了脚步。几位老人盘着腿坐在村头聊天,一边说话手里还筛着谷子,还有一位老人手里端着饲料,在鸡舍里喂着鸡鸭。村子里没有人闲着,所有人都在忙忙碌碌地劳动着。
这时,几个孩童从他身边飞快地跑过,手里还拿着铲子和锄头。范成大好奇地拦下他们,问道:“你们拿着农具做什么啊?”
小童们骄傲地说:“我们也要去种瓜!”话音刚落就跑远了。
看着天真无邪的孩童们,范成大不禁哑然失笑。
原来是因为家里的大人们一早就下地干活了,小孩子们不懂耕织,在家又闲来无事,天真烂漫的他们拿着锄头跑到桑树荫底下,有模有样地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起了瓜。他们稚嫩的脸上带着兴奋的笑容,笨手笨脚地种着瓜,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小瓜苗啊,快快长大,长大了我们就把你吃掉!”
日色渐渐西沉,范成大提着乡邻给的几筐果子,慢慢地往家的方向走去。忙碌的人们也纷纷收起手中的活计回家吃饭。勤劳的妇人们点上油灯搓起了麻线,又开始忙了起来。
在这首诗中,范成大用清新淡雅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起来十分生动有趣。小朋友们觉得这首诗美不美?你们喜欢这种田园生活吗?周末有空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田野上踏青散心啊!相信你们一定会爱上美好的田园生活!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即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