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薛谭在秦国的名叫青的人那里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青的技艺,他自己觉得已经学完了,就辞别青要回家。青也不留他,在郊外的大路旁为他饯行,打着节拍唱起悲伤的送行歌,歌声使林木振动,歌声使行走的云停下。薛谭于是向青表示道歉并请求留下,此后他终身不敢提到回家了。
《薛谭学讴》出自古籍《列子·汤问》,文章告诉我们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千万不可稍有成绩就骄傲自满。要虚心好学,追求多学多问。不要浅尝辄止的学习,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1]。
文言文寓言故事,以简洁明快的文字,传达深邃的道理。20字虽短,却需精挑细细选,以体现寓言的精髓。以下是一则简短的文言文寓言故事:
“狐假虎威,众兽皆惧,真相败露,笑柄留世。”
这则寓言故事讲的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来吓唬其他动物,使得众兽皆因畏惧老虎而畏惧狐狸。然而,当真相大白,狐狸的计谋被揭穿后,它便成为了众人的笑柄。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依仗别人的威势来欺压他人,否则一旦真相败露,只会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
这则故事虽然只有短短20字,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提醒我们,做人要正直,不要依赖别人的权势来谋取私利。同时,也要学会识别那些狐假虎威的人,不要轻易被他们的外表所迷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判断。
文言文常用字汇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经典,理解文化底蕴的关键词汇。例如,“士”字是指有修养、有道德品质和知识的人,常用于表扬人的品德和学问;“孝”字是指子女对父母的尊重和关爱,是中华文明中的核心价值观;“仁”字是指以人为本,关注他人利益的道德观念。在阅读文学、史学作品中,文言文常用字的含义和用法非常重要,它们承载着历史、文化和价值观,也是我们理解和领悟古代文化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