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摄职从政”以后,就要像周召伯那样,人虽然死去了,但百姓永远怀念他。
“甘棠”就是现在的棠梨树,也叫杜梨树,这个典故出自《诗经召南甘棠》篇。
周召伯,姓姬,名?,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同父异母的兄弟,曾帮助武王伐纣。
武王建立周朝以后没有几年就病故了,儿子成王继位。
成王才十四岁无法主理国事,就由他的叔叔周公旦协助理政。
召伯巡视南方的时候,曾在一棵高大的甘棠树下休息、理政,后人因为怀念召伯,一直不忍心伐掉这棵甘棠树。
《诗经》中唱道:“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意思是“甘棠树啊高又大,不能砍啊不能伐,因为召公曾休息在这棵大树下”。
后世就用“甘棠”一词,指代为官者的政绩与遗爱。
自古以来,这棵甘棠树到底在哪里一直不确定。
最近有资料证实,在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有个“上甘棠村”,村人多姓周,据传是宋儒周敦颐的后裔。
裳:读shang,平声。原指穿在下身的衣裙,后来泛指衣服。
参见《千字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选择千字文还是曹全碑的字帖,实际上取决于个人的学习目的和审美偏好。这两种字帖各有其特点和优势。
千字文,即《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而成的一篇韵文。全文为四字句,既不押韵,也不对仗,文意不通,编排杂乱无章,只是将一个个孤立的汉字堆砌在一起。但从文字学角度而言,千字文的价值在于它所包含的1000个汉字,代表了汉字的常见构形和基本笔画,是学习书法基本笔画和构形的好材料。千字文的风格偏向于端正、规矩,适合初学者练习基础笔画和结构。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是东汉王敞等人为郃阳令曹全纪功颂德而立。此碑立于东汉中平二年 (185),明万历初在郃阳(今陕西合阳)莘里村出土,传世碑石在明末断裂,因其字画清晰,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为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是中国书法“隶变”完成期的代表作品,对后世隶书如《张迁碑》《华山碑》等的影响甚大,也是学习隶书的优秀范本。曹全碑的风格则更为灵动、飘逸,适合有一定基础的书法爱好者追求更高的艺术表现。
因此,如果你刚开始学习书法,希望打好基础,那么千字文可能更适合你;而如果你已经有了一定的书法基础,希望在艺术表现上有所提升,那么曹全碑可能更适合你。当然,最好的方法是将两种字帖结合起来学习,既能掌握基础笔画和结构,又能提升艺术表现力。
最后,选择字帖的过程中,个人的审美偏好也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更符合自己审美的字帖,这样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更有动力和兴趣。无论选择哪种字帖,持之以恒地练习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