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护理质量评估:评估护理工作的质量,包括护理过程、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等。
2.临床路径管理:制定科学的、规范的、标准化的临床路径,实现护理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3. 护理文件管理:建立健全的护理记录体系,保证护理记录的真实、准确、完整。
4. 意外事件报告与处理:及时报告和处理护理中的意外事件,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改进措施。
5. 疼痛管理:实施科学的、规范的、个体化的疼痛管理,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6. 护理质量监测:通过定期的抽样调查和评价,监测护理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护理课题和论文有所不同。
护理课题是指在护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疑问,专业人员通过数据分析和研究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论文则是由研究者通过查阅文献、实验验证等方法得出结论,用来增加学术知识或证明学说的论述性文本。
对于护理课题来说,需要对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具体化和界定,通过质性和量化的研究方法来获取数据,进而挖掘并解决问题,以提高护理实践的质量。
而论文的写作过程则更侧重于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等来增加学术知识和证明学说。
总之,两者均需要经过科学的研究方法,但研究的角度和目的不同。
一、按持续质改标准化流程要求,采取自愿报名的形式,限制人数为6人。
去年笔者自己选了科室的6位骨干护士参与项目,结果有的护士平时要照顾家庭,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参与,也有的护士觉得此事与他们无关,处于观望状态,结果最后只有2人自主全程参与了项目。因此,今年笔者采取自愿报名的形式,并与领导商量,参与项目的成员优先评优评先,在职称聘任上加分,结果今年效果不错,消息发出后,很快就有6人主动报名参加。
二、详细制定项目计划流程
计划流程是实施项目的关键,有合理的实施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就有了方向。今年笔者收集完报名人数后,成立了2018持续质改微信群,方便圈成员的沟通与交流,并将活动流程计划时间发到群里,让圈成员知道自己正在进行的与下一步即将进行的步骤,并将去年年度获奖的项目模板发到群里让大家学习。
三、进行主题选定
由圈成员提出科室需要改进的最迫切的主题,收集整理出五个主题,由圈成员评分完成选出最迫切需要改进的项目,比如提高新生儿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去年笔者在主题选定上没有征求大家的意见,按领导的意思直接操作,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四、进行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是开展对策措施的关键。不清楚造成标本送检率差的原因,不清楚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的原因,那必然我们也无法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原因分析,让圈成员体会到参与活动的存在感,加强圈成员的责任心,与期同心协力达成目标。
五、对策措施的实施拟定
通过头脑风爆法,群策群力制定对策。在临床实践中分别由A、B成员监督对策实施情况,C、D成员按周统计漏检率情况,E、F成员按周评价总结,及时调整改进对策,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
六、结果分析,撰文汇报
通过前面步骤的有序实施,我们的持续质改到了最后阶段,这整个过程,也许经历了三个月,也许经历了半年,根据统计分析的数据,成效,制定出标准化流程,并在全科室实施标准化流程,达到护理质量的改进。最后由负责人自己撰稿或由圈员中文字功底或专业素养较好的成员完成文稿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