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起源于古代中国的腊祭仪式,人们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用干物敬献神灵,表示庆丰收之意。
后来,随着佛教的传入,腊八粥也成为了佛祖释迦牟尼的成道纪念日的供品。
明太祖朱元璋幼时家贫,曾在腊月初八饿得厉害,发现有鼠洞囤积了米、豆等,于是煮了一锅粥,香甜可口。
后来他成为皇帝,便在腊八节命御厨做杂粮粥,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旧时,每逢农历十二月初八,人们总爱煮上一锅美味可口的腊八粥。这个腊八节的来历风俗已和元宵吃圆子,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一样,沿袭至今。
腊八粥,是由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而得名。“腊”本是古代的一个祭器名。早在《史记·秦本纪》中,就有“惠文君十二年初腊”的记载。因古代常在十二月间进行“腊祭”,十二月便叫“腊月”了。
相传,腊月初八,是佛教开山祖释迦牟
腊八粥起源于古代腊祭,人们用五谷杂粮加上果实做成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习俗逐渐演变成了在农历腊月初八熬制腊八粥的民间风俗。腊八粥食材丰富,营养均衡,既是一种美食,也是冬日里的一种温暖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