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是因为:
南方的碳酸盐地层广布,而且南方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湿热,每年1000—2000毫米的降雨量不断落下,水流量大,流速较快,水中的二氧化碳和碳酸盐发生反应被溶解,并被流水流走,形成溶洞,地形暗河,地表上形成石林等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一种由石灰岩、白云岩等可溶性岩石经过长期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在喀斯特地区,由于地下水位较高,地表岩石的溶蚀作用强烈,形成了许多溶洞、暗河等地下空间。因此,当雨水降落到喀斯特地区时,部分雨水会迅速通过溶洞、暗河等地下通道流走,而不是像在其他地区那样在地表形成积水或径流。
但这并不意味着喀斯特地区不能下雨。实际上,喀斯特地区也会下雨,只是雨水在地表的积聚和流动方式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由于喀斯特地区的地下空间发达,雨水在降落后会迅速进入地下,减少了在地表的积聚时间,因此在地表形成的洪水较少。
此外,喀斯特地区的降雨还可能引发一些特殊的地质现象。例如,当雨水渗入地下溶洞时,可能会溶解石灰岩,形成地下暗河。在某些情况下,地下暗河的水位可能会上升并突破地表,形成地面崩塌或塌陷等现象。这些现象虽然不常见,但也是喀斯特地区特有的地质景观。
总之,喀斯特地区可以下雨,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和地质条件,雨水在地表的积聚和流动方式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
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碳酸盐岩出露地区,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
原因: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