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亦称唯物史观。
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 剩余价值学说 :是指剥削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的利润(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工资之间的差异),即"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考察的是劳动过程当中的"价值增殖"。
<价格运动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是解决了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才是能实现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的理想社会。
马克思是马克思学说理论的指导思想的发现者和创立者,而恩格斯是对马克思学说的指导思想的阐发者。
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是解决了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才是能实现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的理想社会而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途径,是通向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道路而创立了根据经验去研究现实的物质前提,这才是来实现和能实现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的现实任务的现实前提。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
1842年初,他写了第―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土的书报检查令》。
1845年1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2月到了布鲁塞尔。
他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指出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
1847年11月,马克思亲自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与恩格斯共同。
1848年2月正式发表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
6月他创办了《新莱茵报》。
恩格斯:1846年8月和马克思共同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后与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共同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
1847年6月,起草《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后来进一步完善成《共产主义原理》。
1848年4月,和马克思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
1849年5-7月亲自参加了德国人民武装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