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又称《水浒》、《忠义水浒传》、《水浒全传》,是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为施耐庵,是中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1]。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梁山好汉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山东省。
水泊梁山风景区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境内,景区面积4.6平方公里 。因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的梁山起义得名。
1985 年水泊梁山风景区被山东省政府首批公布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水泊梁山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区,成为山东省水浒旅游线的核心景区。 2008年水泊梁山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由施耐庵编著,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历代名人对《水浒传》的评价颇高。明代的崔后渠、熊南沙、唐荆川、王遵岩、陈后冈等人均对该书有所赞誉。金圣叹称赞其为“天下之文章,无有出《水浒传》右者”,并认为“不读《水浒传》,不知天下之奇”。鲁迅则在其作品中引用了水浒传中的语句,并对其表达方式予以赞扬。梁实秋更是将其列为影响自己人生的五本书之一,并对其中的语句“不读《水浒传》,不知天下之奇”进行反复阅读,深感其奥妙无穷。
此外,《水浒传》中还有许多经典名句广为流传,如"知恩不报非为人,腹内藏战将,腹内隐雄兵"等。这些名言既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也深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因此,《水浒传》不仅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历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