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字稚圭,东海郡承县人。
西汉经学家、大臣,以说《诗》著称。
元帝时位至丞相。
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
元帝即位后,任用匡衡为郎中,迁为博士,给事中。
匡衡在百姓中推广道德教化,弘扬礼让仁和之风。
匡衡的奏书得到元帝的赞赏,匡衡因此迁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在后几年里,汉元帝十分喜好儒术文辞,尤喜爱《诗经》,曾多次亲自听匡衡讲《诗》,对匡衡的才学十分赞赏,因此任匡衡为御史大夫。
匡衡任职期间,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陈述治国之道并经常参与研究讨论国家大事,按照经典予以答对,言合法义,博得元帝信任。
元帝封匡衡为安乐侯,其侯国食封土地本为三十一万亩,匡衡利用郡图之误,非法扩大食封土地四万多亩。
成帝时,司隶校尉骏等告其“专地盗土”,被免为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