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春园是圆明园中的一个重要景点,具有以下特点:
占地面积约280亩,其中水面占约四分之一。
建筑、景观、绿化与水域相得益彰,集一池、两山、三楼、四园、五亭、六墩、七桥于一体。
建筑风格多样,包括九曲珠帘、游赏长廊、石舫、湖心亭、凌霄阁、瑶琴阁、赏心阁等。
山石、水景和植被形态各异,如苏州衙门、县塔山、虎山、蛇山、狗山等。
植被以松、柏、柳、桂、荷、菊等品种为主,各具特色。
绮春园是圆明园每年一届的荷花节主场地,园内水面上种植有大片的荷花,盛夏时节,荷花怒放,整个绮春园一片姹紫嫣红。
作品简介
《绮怀十六首(其十五)》是清代诗人黄景仁的作品。“绮”本意为“有纹的丝织品”,后来引申为美丽,“绮怀”自是一种美丽的情怀,对清代诗人黄景仁来说,这种美丽来自一种爱情失落无处寻觅的绝望,因而更加凄婉动人。[1]
作品赏析
此诗中的感伤,被那种无法排解的甜蜜回忆和苦涩的现实纠缠着,使得诗人一步步地陷入绝望中。
首联“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明月相伴,花下吹箫,美好的相遇。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
颔联“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这是最让人称道的一联,是的,今夜已非昨夜,昨夜的星辰,是记录着花下吹箫的浪漫故事,而今夜的星辰,却只有陪伴自已这个伤心之人。诗人是清醒的,他知道往事不可能重现,而正是因为这种清醒,才使他陷入了更深的绝望。
颈联“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春蚕吐丝,将自已重重包裹,正如诗人自己,用重重思念将自己重重包围。春蚕吐丝尽头是茧,是死,红烛流泪的尽头是灰,是死。而死,自然是人世间最为绝望的结局了。
尾联“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尾联同首联呼应,三五年时三五之月,自然是“几回花下坐吹箫”的往昔,而那时的美酒在今夜早已被酿成苦涩的酒。而这种苦涩是永远也无法消除的。因为,诗人无法不想念,也就无法同往昔和现实的夹缝之中突围出来。
整首诗中诠释等待的尽头,却只能是一片虚无,这种思念的幻灭以及明明知道思念幻灭却仍然不能不思念的心态,正是最为绝望的一种心态。[1]
它的读音是qǐ jī。其中,绮指的是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而玑则是指不圆的珠子。这两个字结合起来,通常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华美和精妙。在一些古代文献中,也会用绮玑来指代珍贵的宝物或美玉。此外,绮玑还可以用来比喻人才出众或事物美好,如“绮玑之才”、“绮玑之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