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形式,起源于古代的桃符。据说在五代时期,后蜀主孟昶在过年时,命人在桃木板上写“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副春联。
趣事方面,清代文学家纪晓岚曾为一位姓窦的进士写对联。上联是“窦氏烟霞笼地脉”,下联是“蟠桃仙露醉天香”。窦进士读了后嫌不够好,纪晓岚便又写了一副:“国家恩泽如山岳,人民欢乐似海洋。”窦进士读后大加赞赏,并将两副对联都挂了出来。客人来访时,看见两副对联,都称赞不已,窦进士十分得意。
一声。也就是平。在对联中大多数都是一声兴如生意兴隆,万事兴等等都是声,特别是用于结尾。很多对联都有兴字联。
工对和宽对:在词性相对时可以适当放宽要求,不必天文类对天文类,但需注意平仄有度、用词恰当。
合掌:上下联或者上下联相对的某个词,意思相同。对联忌讳合掌。
平仄:古代韵书中有四种声调,分别是平、上、去、入。按现代汉语四声,第一声第二声为平,第三声第四声为仄。
对联的上、下联中平仄要一致,上是平、下对仄,上是仄、下对平。
上联最后一字必须仄收,为仄声字。下联最后一字必须要平收,为平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