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八月十五。
我国自古就有中秋节赏月的习俗。《礼记》中记载有“秋暮夕月”,夕月即祭拜月神。人们在大香案上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等月亮挂到半空时便开始祭拜。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农历的八月十五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中秋节的过程包括祭月、燃灯、赏月吃月饼等活动。祭月是古老的习俗,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梨子等祭品,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
燃灯是为了助月,提前做好心仪的花灯,然后在中秋夜当头摆放在瓦檐或者露台上,或者将其悬挂门两侧,寓意为阖家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