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要的就一定要得到
凡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得到,不管是死缠烂打,还是胁迫威胁,对于家长过渡溺爱的孩子来说,不过是信手拈来,正是孩子长期在溺爱中成长,所以他们懂得用怎样的方式,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常常不计后果、不管场合,一言不合就会上演一哭二闹的戏码,所以当孩子出现这点迹象,一定要多加留意,可能是家长溺爱过度了。
2、不分场合的发脾气
孩子爱闹脾气,这其实是正常的情况,但是如果在一些重要场合,孩子也没有任何害怕和惶恐,可以说仗着自己爸爸妈妈的宠爱有恃无恐,不分场合的发脾气,那可能在家里就是一个小霸王,才能出门也这么厉害,而孩子不分场合的闹脾气,其实也正是过度溺爱的表现之一,值得家长警惕,及时改正至关重要。
3、享受各种特殊待遇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不管是爷爷奶奶,还是爸爸妈妈,都很宠爱孩子,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存在,但越是这样,孩子就会越有恃无恐,甚至越来越目中无人,不管是吃的、喝的还是玩的,都喜欢独自拥有,而且不管是在哪里,都会享受各种特殊待遇,这也是家长溺爱孩子的表现。
拘役和有期徒刑都会留案底,其区别为:1、期限不同。拘役的刑期较有期徒刑短,适用于罪行较轻的罪犯;而有期徒刑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适用于罪行较重和罪行严重的犯罪分子。2、法律后果不同。被判处拘役的罪犯,服刑期满后再犯罪的,不作累犯论处;而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刑满释放或赦免后5年内,再犯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则构成累犯,应当从重处罚。3、执行场所不同。被判处拘役的罪犯,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而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监狱或其他劳改场所执行。4、待遇不同。被判处拘役的罪犯一月可以回家1~2天,参加劳动的,可酌量发给报酬,而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服刑期间不能回家。
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四十二条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第四十三条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