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梁刺股是一个古代中国成语,意思是困苦时仍然坚持读书学习。说法来源于《史记·孔子世家》的故事。据传孔子的一位弟子曾经半夜听到孔子的笛声,抵不住心中的渴望和恭敬,便光着膀子爬上悬崖,在崖上刺了一刀,取血为墨,用肉为书写了孔子所说的一段话。
悬梁刺股的含义是对学习与进步的坚持与追求。这个成语寓意着一种用极大的决心追求目标的精神,也可以被视为一种为学习献身的表现。
“悬梁刺股”的意思是头发绑在房梁上,用锥子刺痛大腿,让自己提起精神学习。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也称头悬梁,锥刺股。

悬梁刺股的故事
汉朝时,有一个名叫孙敬的年轻人,他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读书,直至深夜。因为疲劳瞌睡,会不知不觉地打起盹来,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拴在屋梁上,一头系在自己的头发上。
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另外,战国时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年轻时学问并不多。他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要,于是他回到家里发愤学习。
每当晚上读书读得疲倦打瞌睡时,他便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直至鲜血淋漓,然后振作精神继续读书,最后终于成为有名的政治家。
"悬梁刺股"是一种激励人们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成语。其典故出自《战国策·赵策一》,讲述了晋国将军孙膑在战争中失去了双腿,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用绳子悬梁,在股上刺字,以此来警醒自己,坚持不懈地读书学习。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就可以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