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并列关系:在文章中,层次、段落、语句、词组都可呈并列状态,并列状态只是有前后之分而无主次之分;
2.段落,不同于自然段,有时被称为段落层次,也叫“意义段”或“结构段”,段落层次由一个或几个自然段组成;
3.段落结构的方式基本分为“纵式”和“横式”两种。
“横式”结构表现为各个层次之间的并列关系,以事物的各个侧面分别论述,以揭示事物的本质;
4.段与段形成排比,即为段落并列。
一、保持段落的单一性。一段只能有一个段旨,段内所有句子都是为说明这个段旨服务的,不能把不相关的意思放在一段里。在同一段落内各个句子和相互联系比与上一段或下一段的句子的关系更为紧密。
二、注意段落的完整性。段落是作者思路的一个步骤,一个段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不要一个意思没说完就分段。
三、段落长短要适当。分段过多,内容零碎,会使人觉得结构松散;段落过长,不容易抓住要领,读后留下的印象不深。段落的长短跟文章的性质和表达的需要有关。抒情的散文,段落较短;论说文和记叙文,段落较长。短的段落使读者有更多的停顿和思考的时间,因而更受欢迎。为了表示强调或过渡,段落有时可以短到一句话,但是长的就没有限度了。一个段落长达两三页是不可取的。过长的段落要考虑能否分开。特别是开篇的段落要引出文章的主旨,不宜太长。一般的段落有几个句子(一二百或三四百字)就够了。经验表明,段落以这样的长度表述的思想单位,读一次能较清楚地记住。报纸新闻报道的段落通常比学术著作的段落短,是有意缩短使适合快读的需要。
四、段落之间要有内在联系。段落之间有多种多样的衔接手段,如重复关键词、使用指代词和关联词语等。有时在段落的末尾提出一个新的话题,然后在下一段开头重新提起,形成链式的文本结构。句子与句子之间存在承接、并列、选择、总分、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段落基本上也这样。在文章中常用来连接段落的关联词语有“首先”“其次”“后来”“接着”“再说”“那么”“可是”“然而”“又如”“此外”“因此”“所以”“总之”等。
段落标记符号是在文本中用来表示段落开头和结尾的符号,通常表示为一些特殊字符,比如“¶”符号。在不同的文本编辑器或文字处理软件中,设置段落标记符号的方法可能会略有不同,下面是在Microsoft Word中设置段落标记符号的方法:
1. 打开Word文档,选择“文件”菜单中的“选项”命令,打开“Word选项”对话框。
2. 在左侧的菜单栏中选择“显示”选项。
3. 在“显示”选项卡下的“段落标记”部分,勾选“显示标记”复选框。
4. 如果需要自定义段落标记符号的样式,可以在“段落标记符号”下拉菜单中选择合适的符号,也可以通过“符号”按钮来选择自定义符号。
5. 设置完成后,点击“确定”按钮保存设置。此时,段落标记符号即会在文档中显示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文本编辑器或文字处理软件中,设置段落标记符号的方法和样式可能会略有不同,具体的设置方法需要参考软件使用说明中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