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种子发芽期:这是菌种生长的第一个阶段,此时菌种开始吸收水分,细胞逐渐破裂,形成新的细胞壁。在这个阶段,菌种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营养条件来促进生长。
2.幼苗生长期:在这个阶段,菌丝开始延伸,形成菌丝网络。此时,菌种需要充足的营养和适宜的环境条件来支持其生长。3.成熟期:这是菌种生长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菌丝网络变得更加密集,真菌体逐渐增大。此时,菌种需要保持稳定的环境条件以维持其生长速度和产量。
4.衰退期:随着生长周期的结束,菌种开始进入衰退期
菌王是一种由生物农药菌核杆菌制成的产品,它可以有效地控制一些植物病害,但是对于水霉来说,菌王的作用并不确定。水霉是一种由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共同引起的疾病,其防治方法通常包括水质管理、消毒和植物饲养管理等方面。
菌王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但并不能完全治愈水霉,建议选择综合治疗方案,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植物抵抗力,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栽培管理
1.选择菌种
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栽培种类及品种,不得使用老化或受到污染的菌种,应选用健壮、优质、抗病的菌种。
2.精细管理
注意原料、菌袋和工具的卫生。废料不要堆在栽培室附近,并须经过高温堆肥处理后再用。栽培室的新旧菌袋必须分房隔开存放,绝不可混放,以做到严格灭菌和消毒,以预防接种感染和各种继发感染。每次采菇后应清除栽培料上的菇根、烂菇和地面上掉落的菇体,并及时清理菇房,重新消毒。
3.科学育菌
对于不同种类的食用菌,要按其对生长发育条件的要求,科学地调控培养室的温度、湿度、光线和pH值等,并要适当通风换气,促进菌丝健壮生长,防止出现高温高湿的不利环境,在菌种选择、培养料配比,堆料发酵、接种发菌和出菇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培育健壮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增强其抗病能力。
4.施肥
喷施蛋白胨、酵母膏溶液,可使菇体肥厚、促进转潮;喷施腐熟人粪尿,喷完后,可再用清水喷一次;喷施米醋。在平茹生长中后期,用300倍的食用米醋液进行菇面喷施,在采收前1—3天每天一次,一般可增产6%,且色泽更加洁白;喷施培养料浸出液,可延长出菇高峰期,并使子实体肥厚;喷施葡萄糖、碳酸钙溶液,有促进菌丝生长的作用。
5.水分管理
菇房要经常保持良好通风,空气相对湿度不宜超过95%。当自然温度达到16℃时,在畦内灌一次水,以后每天早、中、晚各喷一次水。喷水尽量喷向空间和地面,不要喷到子实体上。在低温季节最好喷洒用日光晒过的温水。
6.温度管理
菇棚温度最好控制在10℃—18℃当气温较低时,白天延长阳光直射的时间,晚上要盖严草帘。当气温较高时,白天盖上草帘,晚上则揭开草帘。
7.通风管理
当气温较高时,每天要揭开草帘通风2—3小时,低温大风天气少通风;早晚喷水前后加大通风,菇蕾分化期少通风,菇蕾生长期多通风。
8.光照管理
菇蕾生长期要有稳定的散射光,坚持每天早晚晾晒1—2小时,增加弱光直射,出菇期切忌强光直射。
病虫害防治
食用菌本身对害虫抵抗能力弱,一旦发生不易控制。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主要从选用抗病虫品种、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加强栽培管理等多种途径达到防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