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成本核算三种方法如下:
1. 按固定比例核算:这种方法是根据预算数列的标准成本,进行一定的比例调整,以得到实际成本。
2. 实际成本核算:这种方法是根据施工现场实际使用的材料、设备、人工等成本进行核算,从而确定每个任务的实际成本。
3. 标准成本法:这种方法是根据历史数据、经验和资料等得出的标准成本。根据任务不同,采取不同的标准成本,从而实现成本的核算。
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制度:通过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制度,及施工期间动态核算成本,科学管理投入成本和收益。
2.采用可供选择的经济法:根据施工现场具体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经济法,以便更好的满足工程的要求和预算。
3.做好施工预算控制:制定有效的施工预算,确定工程的总投入成本,及有效控制制定工程预算投入范围。
4.合理设计生产组织计划:在设计工程生产组织计划时,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确保工程能够按照计划进行,达到尽可能低的施工成本控制。
5.严格考核检验施工质量: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控制施工质量,及对施工人员施工质量的考核检验;使用合格的施工材料,达到安全、经济、施工高效的要求。
主要文档有:
1.《施工成本控制管理制度》
2.《施工成本控制细则》
4.《工程施工报价清单》
5.《施工预算清单》
6.《施工报价评审报告》
7.《施工成本核算报告》
8.《施工成本预算报告》
9.《施工质量考核报告》
10.《施工安全文件》
施工成本管理绩效的主要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成本偏差: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
3.进度偏差:项目进度与计划进度之间的差距。
4.质量成本:与确保工程质量相关的成本。
5.资源利用率:对人力、材料、设备等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
6.预算执行情况:对照预算,评估实际成本的执行状况。
7.成本效益比率:比较成本投入与所获得的效益。
8.风险控制效果:衡量对成本风险的管理和控制程度。
9.成本预测准确性:预测成本与实际成本的符合程度。
10.成本控制的及时性:能否及时发现和解决成本问题。
11.客户满意度:从客户角度评估成本管理对项目的影响。
12.员工成本意识:员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