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通称呼市,旧称归绥,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其版图变迁过程如下:
- 公元前306年,赵国在阴山下筑长城,并设云中郡,郡治故址在托克托县境。
- 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拓跋部在北方兴起,340年,建立代国,国灭后,386年复国建立北魏,定都盛乐(和林格尔县上土城村北)。
- 贞观年间,唐军大败突厥于白道(今名蜈蚣坝,在呼和浩特市北)。708年,唐在河套地区设立了东、中、西3个受降城。
- 10世纪初,辽国在此设丰州(呼和浩特东南白塔村附近)。金元因之。
- 1572年,鞑靼蒙古土默特部领主阿勒坦汗(即俺答汗)驻牧丰州,统一漠南蒙古,1581年,筑城库库和屯(即呼和浩特,汉译青城,民间亦称三娘子城)。清初城毁。
- 1694年,清在原三娘子城外增筑外城,称归化城,并建新城绥远城。清朝末年,将归化和绥远合并,称归绥。
- 1914年建立绥远特别区,绥远都统驻归绥。1928年,绥远建省,设立归绥市,作为省会。1954年,绥远省并入内蒙古自治区,归绥市改名为呼和浩特市,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
呼和浩特的烧麦最好吃又便宜的地方是位于市中心的食府小吃街,那里有许多口碑很好的小吃摊,价格实惠,味道地道。尤其是一家名为“味美香烧麦”的小店,他们的烧麦皮薄馅大,肉馅鲜美,而且价钱非常亲民,几块钱就能吃饱,因此总是生意兴隆,食客络绎不绝。如果你想找好吃又便宜的烧麦,那这里绝对是你的不二选择。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市”或“蓝色的城市”,简称“青城”。其版图变迁过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在中华民国时期,内蒙古地区并没有统一的行政区划,而是分属于绥远、热河、察哈尔、宁夏、黑龙江等省及之前的特别区。但实际上,这些省及特别区的行政管辖权只限于汉族聚居的农区,而在蒙古族聚居的牧区,仍然延续清时建立的盟、旗制度,由各旗扎萨克实际管辖。
1947年4月23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举行,决议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地域包括现在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以及锡林郭勒盟大部、赤峰市北部。
随后,在1954年,现在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地域并入内蒙古。1955年,赤峰市南部地域也并入内蒙古。1956年,阿拉善盟地域并入内蒙古。
之后,内蒙古的版图经历了多次调整,包括盟的划出和恢复等。直到1979年,内蒙古恢复了其原始的地域范围。
以上只是呼和浩特版图变迁过程的一个大致概述,具体的变迁过程可能会更加复杂和详细。如果需要更详细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或咨询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