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白银市未来发展规划
时间:2025-05-13 02:10:36
答案

(一)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入实施,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得到较快提升。2020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5.5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6.56%,较2015年提升了10.0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4.33个百分点。城镇基础设施和产业不断完善带动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白银区、平川区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县城成为全市协调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中心镇加快培育建设

(二)产业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有色金属、精细化工、能源电力、建材等传统产业补链、延链、强链速度明显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优势显著。农业现代发展持续提升,形成牛、羊、蔬、果、薯、药、小杂粮、文冠果、黑毛驴和水产养殖“十大产业体系”。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现代物流、科技服务、文化旅游、特色康养、新型商贸等产业快速发展。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助推全市创新发展,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8%。“一区六园”产业承载能力增强,产业带动城镇化发展强劲。

(三)兰白都市圈建设稳步推进。积极融入兰西城市群发展,加快推进“兰州经济圈”建设和甘肃省强省会发展战略,强化协调发展,统筹推进规划、建设、管理,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共建,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共享,与兰州市、兰州新区的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实现空间协同发展,一小时经济圈初步形成,一体化发展加快,人口和经济的集聚能力显著增强,为白银融入“一带一路”、打造兰西城市群兰白核心区、建设向西开放交通枢纽形成了新的优势。

(四)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加大人居环境建设投入,持续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全面刷新城乡“颜值”。实施全域无垃圾、拆违治乱、厕所革命、环境整治及垃圾分类等专项行动,城乡环境质量大幅提升。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改造,水、电、路、气、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趋于完善,西北唯一国家首批城市管廊试点项目建成运营,地下污水管网实现整体闭环。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养老服务设施明显改善。城市人均住宅、公园绿地面积大幅增加,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五)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大规模实施国土绿化,有效拓展生态空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3.62%。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率先在全省开展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四年超过300天,2020年达到344天,比2015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白银高新区、银西生物医药产业园、平川陶瓷建材产业园和8个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成运营,黄河白银段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连续达标。坚决打赢净土保卫战,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完成东大沟河道重金属污染、铜业公司硫酸净化综合利用等土壤治理项目,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六)乡村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农村贫困问题得到根本改变,37.12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0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实现清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711元。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齐头并进,靖远、会宁被确定为全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景泰被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美丽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旅游发展,以白银区“六朵金花”、平川区小黄湾等为代表的169个美丽乡村成效显著,景泰县上榜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白银区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县,大水䃎、顾家善村、龙湾村等17个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文明村”等称号。“三变”改革激活农村发展活力,景泰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同时,全市新型城镇化发展也面临着挑战。一是城镇化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保持了较快增长,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增长较慢,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差距较大。二是人口总体外流趋势明显,第七次人口普查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人口减少19.67万人,产业人才本地化供给面临挑战。三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核心都市区承载能力较弱,城镇对人口吸纳能力不够,核心都市区、县城和小城镇集聚效应不足,难以吸引产业和人口流入。四是经济及产业基础薄弱,城镇经济总量较小,不能支撑城镇化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工业产业链延伸及产业契合度不高,战略性新兴产业体量较小,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第三产业中生活性服务业层次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障水平不高。

白银市房屋征收新标准出台了没有
答案

一、白银市征地补偿标准

(二)房屋地上物补偿标准

1、房屋补偿标准

楼房(二层以上)每平方米补偿3300元。捣(预)制砖砼结构房屋每平方米补偿2800元。砖瓦房每平方米补偿2400元。平(草)房每平方米补偿1900元。

2、其他地上(下)附着物补偿标准

仓房每平方米补偿920元。室外水泥地坪每平方米补偿165元。沼气池每个补偿4600元。厕所每平方米补偿190—300元。猪鸡舍每平方米补偿150—260元。塑料大棚每平方米补偿165—280元。菜窖每平方米补偿180—330元。砖石墙每延长米补偿190元。格栅(含工艺格栅栏)每延长米补偿450元。大门楼每个补偿2400元。饮用水井(含压水设备)每眼补偿1000元。农家排灌水井(含泵水设备)每眼补偿15000元。排灌大井(含设备)每眼补偿3万元。排水管(塑料管、铸铁)每延长米补偿80—150元。电话移机补助费每户200元。有线电视迁移补助费每户300元。坟每座补偿5000元。

3、异地安置补助费(包括宅地、配套设施、租房费等)每户2万元。

(三)征占林木补偿标准

1、林木补偿标准

⑴杨、柳、榆、槐树林木补偿费

1—3年平均每亩补偿6000元;4—13年平均每亩补偿12000—36000元;14—20年平均每亩补偿60000-80000元;21年以上平均每亩补偿32000元。

⑵柞树林木补偿费

1—3年平均每亩补偿12000元;4—20年平均每亩补偿18000—30000元;21—50年平均每亩补偿44000—60000元;51年以上平均每亩补偿24000元。

⑶红松林木补偿费

1—3年平均每亩补偿12000元;4—20年平均每亩补偿20000—31000元;21—40年平均每亩补偿56000—62000元;41—70年平均每亩补偿168000元;71年以上平均每亩补偿126000元。

⑷落叶松林木补偿费

1—3年平均每亩补偿150000元;4—20年平均每亩补偿180000—250000元;21—50年平均每亩补偿60000—130000元;51年以上平均每亩补偿110000元。

2、村民房前屋后林木补偿标准

一般林木(杨柳榆槐等)幼龄林(1—10年生)平均每株补偿35-65元;中龄林(11—20年生)平均每株补偿220—300元;成熟林(21年以上)平均每株补偿350元。

3、森林植被恢复

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苗圃地每亩120000元;未成林每亩86600元;防护林、特种用途林每亩63360元、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每亩76670元;疏林地、灌木林地每亩50000元;宜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每亩43340元。

4、林业设计费按林地、林木和森林植被恢复费总和的3%收取。

《关于征收集体土地居住房屋市场化补偿的指导意见(试行)》。《意见》明确,通过动态调整被拆除房屋的补偿标准,实施安置房供应市场化定价,鼓励被补偿人选择货币补偿,进一步理顺货币补偿与产权房屋调换的关系,促进住房资源优化配置和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关于被拆除房屋的补偿标准,《意见》要求,各区县应动态调整征地房屋补偿标准,确保被拆除房屋货币补偿单价与同区域动迁安置房的市场单价基本相同。房屋建安重置结合成新单价,由区县征地事务机构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估价机构根据市场情况实时评估;土地使用权基价及价格补贴标准,由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同区域内动迁安置房上市交易时的土地使用权价格制定并公布。各区县人民政府应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上述土地使用权基价和价格补贴标准,原则上3年必须调整一次。

关于安置房屋的定价机制,《意见》提出,原则上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供应单价应与同区域动迁安置房的市场单价相同;在定价方式上,安置房屋供应价格应符合本市关于动迁安置房源定价管理的有关规定评估确定。安置房用地出让时应以同区域动迁安置房上市交易时的土地使用权价格作为底价,且不得低于同区域住宅用地的基准地价。各区县应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安置房用地出让底价。

关于原房屋人的补偿方式,《意见》强调,在继续实施货币补偿、产权房屋调换或货币补偿与产权房屋调换相结合的多种补偿安置方式基础上,通过设定合理的自行购房补贴并严格控制安置房供应面积,鼓励被补偿人选择货币补偿。在自行购房补贴的设定上,为鼓励被补偿人在安置房满足自住后选择货币补偿,促进住房资源合理利用,各区县可采用一项目一标准的方式设定合理的自行购房补贴,纳入房屋补偿安置方案,由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在安置房供应面积的控制上,选择产权房屋调换的,面积原则上不得超过被拆除房屋宅基地使用证、房地产权证或建房批准文件记载的建筑面积。

白银市征地补偿标准是怎么样的?征地就是征收土地,一般征收就是用于建设公共项目,比如道路的建设,道路建设所征收的土地一般都是一些林地,林地相对于房子的土地或者是耕地田地等有营利性的土地来说,补偿金额会少一些。

白银市残疾人交灵活就业保险有什么优惠
答案

1.

残疾人灵活就业后申报就业并缴纳职工社会保险的,根据当年灵活就业人员最低档缴费标准的50%给予补助;

2.

残疾人个体工商户缴纳职工社会保险的,其补贴标准为缴纳的职工社会保险的50%给予补助。

3.

补助项目包括职工基本养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两项,年补助额最高不超过上年全区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

推荐
© 2025 雅普电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