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为苏轼所写的墓志铭是:“东坡先生,古之奇人也。方其少时,家君事予以文学,有老成之风,是已震其乡党。稍长,遂能通今博古,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乃出所著书,曰《易传》、《诗传》、《春秋传》,皆以贻予。予读之,未见其止也。虽然,与其所以教予者,岂一日之积哉?盖天授之以能,而使之至于此也。鸣呼!其亦不偶然也。”
这篇墓志铭高度概括了苏轼一生的成就和性格特点,表达了对这位杰出文学家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苏辙在墓志铭中强调了苏轼的才华和学识,认为他是天赋异禀的文学天才,其成就和贡献不仅体现在个人创作上,更在于他对于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此外,苏辙还通过墓志铭传达了自己对苏轼的深厚感情和深厚友谊,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和不舍之情。整篇墓志铭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和高度艺术价值的文学佳作。
1.《登嵩山十首·将军柏》
肃肃避暑宫,石殿秋日冷。
凛然中庭柏,气压千夫整。
风声答万壑,云色通诸岭。
材大难为工,甘与蓬蒿屏。
2.《九日三首·河朔今将到》
河朔今将到,山阳近欲行。
老怀惊聚散,一酌慰平生。
陋巷连墙久,长淮照眼明。
到官纷讼牒,应忆此时情。
3.《九日三首·黄菊与秋竞》
黄菊与秋竞,孤松伴雪幽。
一尊花下醉,佳节两逢秋。
落帽参寥句,吹笙李太白。
浩歌随去雁,渺渺下南楼。
4.《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下邳黄石公》
圯下相逢南北人,三邀不倦识天真。
十年却见谷城下,寂寞同收一梦身。
5.《次子瞻夜字韵作中秋对月二篇一以赠王郎二以》
平明坐曹黄昏归,终岁得闲惟有夜。
已邀明月出墙东,更遣清风扫庭下。
城上青鬟四山合,门前白练长江泻。
谁家高会吹参差,邻妇悲歌舂罢亚。
6.《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东湖亭》
亭前鱼龙冰,轩楹飞鸟过。
游人亦何须,至乐山泽间。
岁晚亦寂寞,独有西陵山。
7.《次韵子瞻游径山》
去年渡江爱吴山,忽忘蜀道轻秦川。
钱塘后到山最秀,有似庐阜无烦镌。
白龙百尺堕烟雨,两腋风生万松间。
高秋登临最得气,西望恭谢临大颠。
归来如梦复如醉,芒鞋竹杖相追攀。
麻源更在金谷左,舟行感荷苍云官。
至今天子文武造,嗟我白发空长闲。
羡师游戏得自在,挥洒日月如翻澜。
但令此身老康济,馀年乞与田舍翁。
8.《和子瞻游南山四绝句·玉女窗》
玉女窗前日未斜,众峰遥望此孤高。
晴天一鹤下秋色,松桧不摇风自度。
9.《和子瞻游南山四绝句·炼丹井》
丹井连云起复颓,仙人那用世人培。
君看百尺苍松下,旧井应无一点苔。
10.《和子瞻游南山四绝句·清冷泉》
举世贪夫痴且愚,我来虽饮亦忘渠。
廉泉让水知何处,试向清冷泉上掬。
根据我所了解的信息,苏辞树最后和谁在一起,可能取决于具体的作品或故事线。由于“苏辞树”并非一个广为人知的公众人物或角色,我无法直接提供关于他最终感情归宿的准确答案。
如果“苏辞树”是某个特定小说、电视剧或电影中的角色,那么他的感情归宿通常会在故事的结尾或关键情节中揭示。建议你直接查阅该作品的原著、剧本或观看相关影视作品,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
如果你对某个特定的故事或作品感兴趣,也可以提供更多背景信息,这样我或许能为你提供更具体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