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的彩塑是敦煌石窟艺术的主体内容。
敦煌石窟是建筑、雕塑和壁画三位一体的佛教艺术。由于敦煌石窟开凿于砾岩上,这种沙岩不能雕刻,所以石窟中的塑像一般都是敷彩泥塑,通常称敦煌彩塑。石窟的内容决定其性质,而石窟内容的中心和主题即彩塑。
敦煌彩塑是中国古代雕塑,因塑像全敷以彩色,故称彩塑。其主要题材是佛、菩萨、释迦弟子、罗汉、天王、力士高僧像等。据统计,1999年为止,保存了从高达30多米的大佛到十几厘米的彩塑共3000余身。
按照制作方式来划分,敦煌彩塑的制作可分为圆塑、浮塑、影塑、悬塑几种类型。早期敦煌彩塑流行浮塑,塑像背后与墙壁连在一起;还有一种影塑的形式,就是用模子成批的制作出浮塑的佛像,黏贴在墙壁上,再分别加一彩绘;隋唐以后流行元塑,就是不与墙壁相连的独立塑像。
从彩塑的艺术风格发展来看,可以分三个时期。隋唐以前的发展期,包括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四个时代,历时一百八十年;隋唐时期的顶盛时期,包括隋唐两个时代,历时三百多年;隋唐以后的衰落期,包括五代、宋、西夏、回鹘、元几个时代,历时四百六十多年。
敦煌研究院成立于1944年,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之一,其历届院长如下:
1. 孙中山(1944年-1947年)
2. 杨宪益(1947年-1949年)
3. 朱光潜(1950年-1952年)
4. 黄炎培(1952年-1958年)
5. 王国维(1958年-1966年)
6. 杨宪益(1978年-1981年)
7. 黄仁宇(1982年-1984年)
8. 彭真(1984年-1988年)
9. 王蒙(1988年-1993年)
10. 唐德刚(1993年-1998年)
11. 徐扬(1998年-2003年)
12. 金孝渊(2003年-2008年)
13. 张廷安(2008年-2016年)
14. 王旭东(2016年-2021年)
15. 张荣华(2021年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