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就地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我国在卧龙、王朗和青海湖等地建立自然保护区,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考虑属于就地保护.
王朗并不是割据一方的诸侯。在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乱世中,王朗是一位在政治上属于中央政权体系内的官员和学者。他原名叫王严,字景兴,是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人。
王朗早年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后来,他因杨赐去世而弃官服丧,不应孝廉之命。徐州刺史陶谦举其为茂才,拜徐州治中从事。王朗在会稽太守任内获百姓爱戴,建安元年(196年),王朗率军抵御孙策,终被孙策擒获。王朗甘忍流放的困境,拒绝为孙策效力。后来,他受到曹操的征辟,辗转数年才抵达许都,被拜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曹魏建立后,王朗仕途渐显,他历任魏王国军祭酒兼领魏郡太守,少府、奉常、大理等职。曹丕继位后,迁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太和元年(227年),魏明帝即位,王朗封兰陵侯,任司徒官职。王朗在任内上书魏明帝谏止营造宫室,两年后(228年)王朗去世,谥号成侯。
王朗学识渊博,与其子王肃同为经学大家。他著有《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并有文集三十四卷,今多已佚失。在历史记载和文学作品中,王朗的形象有正面也有负面,但总体上,他是一位在政治、学术均有成就的曹魏时期重要人物,并非割据一方的诸侯。
1 王朗自然保护区现在已经开放了。
2 王朗自然保护区开放的原因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保护自然环境,提供一个观赏和学习的机会。
3 王朗自然保护区的开放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增加人们对自然保护的意识,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