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帛扇面的团扇称为缯扇。
扇子可以扇风纳凉,亦可作为装饰品,点缀造型、美化环境。古人多持团扇,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萧衍写有《团扇歌》云:“手中白团扇,净如秋团月。清风任动生,娇香承意发。”短短二十个字,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信息——团扇圆形,采用洁白面料制成,散发香气。
古人对团扇面料的选择非常讲究:细绢扇面的,称为“纨扇”;薄绢扇面的,称为“绫扇”;罗料扇面,因罗织品质地稀疏,格外轻薄,故而除了“罗扇”一名,又称“轻扇”;黄罗纱扇面的,称为“黄罗扇”;轻纱比罗料更轻,制成扇面,薄得几乎透明,称为“蝉翼扇”;杂帛扇面的,称为“缯扇”;扇面镶嵌着金、银、玉、贝等珍物,叫“钿扇”(若镶嵌珍珠,则叫“珠扇”)。
明代宫廷流行使用四川贡扇(见清·姚之骃·《元明事类钞》),“大都白帝竹,尽用锦官笺”,就是说,扇骨多选用四川奉节白帝古城的竹子,扇面皆是锦官城(即成都)特产之织锦做的,其尊其华,可想而知。据《五杂俎》(明·谢肇淛)记载,四川贡扇最贵的价值黄金一两,是特别进献给皇后的。
除丝织扇面外,羽扇也占一席之地。“鸾扇”正是羽毛扇的美称,“弯堤弱柳遥相瞩,雀扇团圆掩香玉”(唐·温庭筠·《晚归曲》),这里的“雀扇”亦指羽毛扇,圆形,所以是团扇款式的羽扇。“低凤扇,袅霓旌,珊珊环佩声”(宋·谢逸·《醉桃源》),此处“凤扇”之“凤”,当然不是指的真正凤凰羽毛,毕竟世上并无凤凰,而是指的珍禽绮羽,既罕见,又绚丽。用仙鹤羽毛制作的扇子,名叫“鹤扇”。“霓旌照耀麒麟车,羽盖淋漓孔雀扇”(唐·李颀·《王母歌》),“孔雀扇”是集孔雀翎于扇面,精制而成的长柄大扇,椭圆形,可以青色罗料为地,将孔雀翎巧妙地绣在上面,五彩耀金,属宫廷仪仗物品。与“孔雀扇”类似的还有“雉尾扇”,“雉”即山鸡,雄雉尾羽甚长,或赤铜或深绿,花色明艳斑斓。
缮顺一瓶有50粒,这个并不是药来的,而是保健品,是帮助人体的吸收和消化功能的,从而有助睡眠质量,每天吃两粒就可以了,
缯肘是江苏扬州地区的特产,它是一种传统的江南小吃,以当地的优质糯米和新鲜芝麻为原料制作而成。缯肘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多道工序,包括浸泡、磨浆、蒸煮、裹芝麻和翻炸等。所以它口感糯而不腻,香甜可口,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除了作为美食享用,缯肘也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被认为是一种健康的小吃。在扬州,缯肘已经成为了一种地方特色,也是游客前来时必品的美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