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事业单位b类职测题型及分值
时间:2025-05-12 09:33:20
答案

事业单位b类考试内容包括两科,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考试共100题,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常识判断25题共25分;

第二部分言语运用25题,共37.5分;第三部分数量分析10题共24分;

第四部分判断推理25题共39.5分;

第五部分综合分析15题共24分。综合应用能力(B类)考试满分为150分都是主观题构成

事业单位b类综合应用答题技巧
答案

技巧1:错别字。可以从形、音、义上分类错别字。

形近致错,如:若-苦、贷-货、已-己、孟-盂;

音近致错,如:继往开来-即往开来;户籍-户藉,美丽-美力

义近致错,如:反映-反应、化妆-化装、法治-法制、权利-权力

技巧2: 逻辑顺序的错误。短语的顺序不当、句子顺序不当;作答原则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范围由小到大、由问题-对策的递进关系、因果关系、由个案到普遍、程度上直接到间接等。

技巧3:逻辑错误。指句子内容不符合原文观点,与材料内容自相矛盾的现象。这是由于作者对材料认识不足或不当而产生的内容上的毛病。主要表现为不符合材料观点,前后矛盾。

技巧4:语法错误。指句子的主、谓、宾等主要成分或应该有的修饰成分、关联词语等遗漏或者出现重复多余,使语意表述不清楚或者罗嗦。

(1)表现:成分残缺主要是指句子中应该具有的成分不具备,而语言环境又不允许缺少。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都有残缺的情况。主语残缺、宾语残缺、谓语残缺、定语残缺、介词残缺(介词易使成分残缺)

(2)表现:成分赘余指句子中的某个词语已包含句中某方面意思,但是句子在表述时还用了其他的词来表达这个意思。如:主语多余、谓语多余、宾语多余、修饰语多余、补语多余等。

(3)表现:句子杂糅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式不同、结构各异的短语或句子混杂、纠缠在一起,造成关系套叠、表意不清。 是指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技巧5:词语运用不恰当。

(1)如句中所用的词不符合语境,或用了词义相近,甚至相反的词。

(2)关联词不当:复句中一般用关联词把各分句连接起来,准确地表达意思。关联词之间有比较稳定的组合,不同的关联词表达的意思有区别,如果随意组合关联词,会造成语病。考试中常见的是关联词的错误搭配

(3)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这类病句,或动词是不及物的(不能带宾语)而带上了宾语;或动词是及物的,但不能支配宾语对象;或动词不只一个;或宾语包括两项以上造成顾此失彼。示例:大会上,代表们认真地注视和倾听着总理的报告。(宾语中心语是“报告”,“注视”不能支配“报告”,而“倾听”可以支配“报告”。)

主语与宾语意义上的不搭配

示例: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本句的第一分句没有语病,第二分句的“根本任务”不能与主语搭配,否则就出现这样的句意: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这显然是不合情理的。)

(4)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如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示例: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技巧6: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历年曾考过顿号、引号用错。

(1)顿号(、)在汉语中主要有两个用途:

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

分隔有序的条列的标题数目和内文,例如本句的「二」和「分」之间的顿号

(2)引号

引号主要有以下5钟用途:表示引用。表示特定称谓。表示特殊含义。表示讽刺和嘲笑。突出强调。

(3)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表示意思的递进;表示语音的延长;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表示插说;电脑应用;加强重点;分行举例;用在副标题前;标明作者;补充说明;表示总结上文;表示声音的延续;表示话未说完

(4)逗号: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例如: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用来分开句内各词语或表示语气的停顿。提示:","不可放在一行之首或开头。

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呀""啦"等语气助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这些内容主要是校阅改错类型题目常见的应对方法,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以方法为导向才能事倍功半,也就是说要记住常见错误类型,在考试中方可快速识别错误,再去改正。

事业单位b类论证评价题的答题方法
答案

事业单位B类论证评价题是招聘、评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测评应聘者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实际水平。不同领域的B类论证评价题题目不同,但在应对这类题目时,可以采取以下答题方法:

1. 研读题目:认真阅读B类论证评价题目,理解题目中所涉及的背景、问题、目标及任务等各类信息,弄清思考指向所在。

2. 分析核心问题:对B类论证评价题目进行逐个分析,摸清核心所在并深入挖掘,把握问题的实质,为后面的论证展开做好思维准备。

3. 查找信息:查找与论证题目相关的信息、资料和实例,寻找相关文献和案例,提高并丰富个人思考的广度和深度。

4. 理性推理:在获取足够信息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和分析能力,对所涉及的问题予以理性和系统的分析和推理,展现自己的一贯逻辑思考层次和合理推断水平。

5. 创新思维:通过思考题目、分析信息、推理论证,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来设计构建方案,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6. 突出重点:在论证结果中突出论证的要点,着重强调主题的关键性,体现自己的方案针对性和实操性,使评委能够快速获取关键信息,增加符合该岗位职责的概率。

需要注意的是,答题时要注意论证的一致性和合理性,并提高提前、旁观和跳出的能力,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条理清晰、语言准确、表述简明是论证评价题中的重要因素。

推荐
© 2025 雅普电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