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豪放词风
苏轼,这位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不仅在诗、文、赋、词等多种文体中均有卓越成就,更是开创了豪放词风的先河。他的豪放词风,以磅礴的气势、壮阔的意境和激昂的情感,打破了传统词的局限,展现了苏轼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艺术风格。
豪放,是一种豁达、开朗、坦荡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雄浑、壮丽、博大的艺术风格。苏轼的豪放词风,正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他以激昂、奔放的笔调,描绘出人生百态,抒发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同时,他的豪放词风也反映了他对自由、奔放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苏轼的豪放词中,常见的主题是人生短暂、世事无常。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历史典故或者日常生活中的人物事件,表现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感悟。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既是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也是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苏轼的豪放词风还体现在他对传统词律的突破和革新上。传统的词牌和格律限制了词的表达方式和风格,而苏轼则通过打破这些限制,创作出了更具个性化和创造性的作品。他的词句结构自由、语言生动,既有诗歌的韵味,也有散文的洒脱。这种创新精神,使得他的豪放词风得以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此外,苏轼的豪放词风也与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性格密不可分。他历经宦海沉浮,饱受人生磨难,但始终保持着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这种性格特点,使得他的豪放词风更加鲜明、更加有力。同时,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个人品德和人格魅力,这也使得他的豪放词风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和道德底蕴。
总的来说,苏轼的豪放词风是一种豁达开朗、雄浑壮丽、自由奔放的艺术风格。它不仅体现了苏轼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艺术风格,也展现了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样性。苏轼的豪放词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文学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
1. 学会忍耐。
退一步海阔天空。
非原则性的事情,就不要斤斤计较。
忍耐,并不以为着怕谁或者不敢怎么着,凡事都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如果都为了一时意气,那么很容易导致大打出手,破坏了宿舍的和谐。
2.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
切不可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或者衡量一个人的好坏。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做好你自己,对于别人的所作所为只要无关大雅就不要去争个对错。
宽以待人才是待人处事之道,毕竟大家从四面八方齐聚一处也是一种缘分,在一起的日子最多也就四年时间。
不要把自己的路子越走越窄。
3.给别人留够足够的空间是处理好宿舍关系比较重要的一条。
无论宿舍关系多么好,都要给对方留下空间,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我们经常会碰到之前好的像一个人,没过多久,就互不理睬了。
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两个圆,最好的结果就是两圆相切或相离,一旦相交就会破坏和谐的关系。
公元1072年,征服者威廉在占领英格兰之后便随后北上入侵苏格兰,苏格兰战败臣服。从此,对于苏格兰来说,如何避免被英格兰吞并是头等大事;而对于英格兰来说,其实英法争霸才是永恒的主题。
公元1290年,苏格兰王国绝嗣,英格兰国王长腿爱德华一世趁机出兵占领苏格兰。好莱坞电影《勇敢的心》的背景便是这一段历史,电影中华莱士是苏格兰的民族英雄,一声“freedom”燃起了苏格兰反对英格兰统治的熊熊火焰。为了对抗英格兰,苏格兰长期与法国结盟,战争一直持续到公元1603年。这一年,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逝世,其指定的继承人是苏格兰在位国王詹姆斯六世(他是伊丽莎白的甥孙)。从此,英格兰与苏格兰形成共主联邦(Union of Crown)。至公元1707年,苏格兰王国与英格兰王国正式合并为大不列颠王国。所以,苏格兰正式并入英格兰也不过312年的时间而已。
苏格兰与英格兰在历史上本就是两个国家,苏格兰是凯尔特人,英格兰是日耳曼人,数百年的战争使二者成为“生死冤家”,历史上苏格兰便曾经爆发两次独立战争,独立意识也可谓“源远流长”。西方文明的民族自决制度是一把双刃剑,二战后一个个民族国家如雨后春笋般诞生,苏格兰的民族意识也由此被唤醒。不过单看从2007年开始的苏格兰独立运动的话,其实与“北海油田”的发现也有关,苏格兰不想与英格兰共享。